同学们展示励志小路牌。
同学们朗读秋瑾作品。
记者 王丽红 文 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用情境式的宣讲让理论“活”起来,用触动心灵的体悟让基因“传”起来,用朋辈的引领让成长“动”起来!这个暑假,我市大中小学生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这一主题走读家乡,同上一堂课——“行走的思政课”。
据了解,我市立足市域实际,从体制机制、平台搭建等多维度探索实践,已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抓总、高校主动带头引领、中小学全学段参与、社会力量配合协同的“大思政”格局。今年,我市还推进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的培育,并成立了专家指导组。
走进抗战历史“现场”
“同学们,这里是越王殿。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周恩来在这里发表抗日演讲,点燃了绍兴人民的抗日斗志……”7月21日,由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的“重走周恩来回绍宣传抗日之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活动在府山公园越王台举行。
该校思政教师郑冰悦在越王殿“卧薪尝胆”壁画前,将历史现场转化为鲜活的思政教材,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一中、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等校的同学们,深情讲述了当年周恩来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精神激励民众,驳斥“亡国论”“速胜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等故事。“当我们站在这里,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周总理86年前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我们把这份胆剑精神带回校园、带进生活,牢记:少年强则国强!”郑老师说。
绍兴一中高一(10)班学生代表随后接过了“宣讲接力棒”,讲述了1941年发生在府山的一场仅一人生还的抗日血战;解读了诞生于1938年的绍兴一中校歌。“‘溯开创,多少热血,毋忘,毋忘!’这首校歌在抗战硝烟中鼓舞了学子读书报国,也提醒着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忘历史。”高海晴同学说。
同学们还走访了光明路、周恩来祖居等地,与历史人物展开跨时空的对话。“老师和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讲解非常生动,让我感受到书本上的历史故事‘活’了起来。”北海小学兴文校区113班孟子熠同学说。此外,现场还举行了“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签名和宣誓活动,以及互动问答等小游戏。参与活动的同学还获得了鲁迅等名人元素的励志小路牌,激励大家传承红色精神,做奋发有为的接班人。
聆听先烈光辉事迹
“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这是1939年周恩来巡视浙江时,在绍兴的题词,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86年后的今天,这份嘱托依然在古城回响。7月3日,来自绍兴文理学院“越讲越红”大学生宣讲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柯桥区秋瑾小学的30余名党员、团员及少先队员代表齐聚一堂,在古轩亭口、大通学堂、秋瑾故居三地开设“承鉴湖女侠遗风 为越东儿女争光”主题场馆思政课,纪念秋瑾150周年诞辰,传承革命基因,激扬青春之志。暑假期间,我市多所学校以这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为范本,开展了纪念秋瑾150周年诞辰主题思政实践活动。
7月15日是秋瑾英勇就义118周年纪念日。鲁迅小学人民路校区二(19)班的少先队员们在古轩亭口,参加了缅怀秋瑾的纪念仪式。活动现场,同学们认真聆听秋氏后裔等各界人士讲述秋瑾的故事,并向秋瑾烈士雕像鞠躬、献花。随后,同学们在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宣讲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秋瑾故居,了解秋瑾烈士从“小书虫”“小木兰”,成长为革命先驱的动人故事,感受她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在秋瑾故居后花园齐声诵读了《满江红·小住京华》《少年中国说》等作品,在这些蕴含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经典篇章中,与秋瑾烈士产生跨时空的共鸣。“本次实践活动让我真切体会到革命精神的深厚底蕴。我们要学习秋瑾等烈士的精神,从小事做起,认真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顾泽川同学说。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