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过往作品中对权力结构的敏锐解构与辛辣嘲讽,在《你行!你上!》演变为对父权赤裸裸地自我投射与认同,对自己所饰演的父亲郎国任毫无批判性距离。影片中的父亲角色堪称父权制度的数字建模:输入“成功学”指令,输出绝对服从的“天才”。影片看似讲述的是父子两人的故事,实质讲述的是郎朗如何在父亲这个“衣食父母”与“精神领袖”的统领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故事。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揭示的权力微观物理学在影片中完美显形——父亲以郎朗的“总设计师”身份自居,通过时间控制(每日练琴表)、空间规训(琴房禁闭)、身体驯化(决定他学琴、比赛和选择导师的每一步)构建起全景敞视监狱,其专横霸道的话语权覆盖了郎朗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一种可能性。拉康的镜像理论揭示,主体性建构需经过对“他者”的识别与部分否定。郎朗从钢琴生涯的每一步抉择到艺术表达的细枝末节,都被父亲剥夺了主体性,其镜像里映照的不是自我主体,而是父亲预设的“钢琴家程序”,成为被父权镜像吞噬的“空无”主体。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郎朗并非是一个拥有自主灵魂的艺术主体,而是在父权控制下沦为没有独立思想意志甚至没有情感和灵魂的提线木偶。
影片也有两处表现父子冲突的情节,郎朗也曾经试图反抗这种以爱之名的绑架,但第一次反抗以父亲武力镇压告终,第二次反抗貌似以父亲回国并退出他的生活取得了胜利。然而在影片结尾处拉维尼亚音乐节上,郎朗因为父亲不在身边而变得自卑怯懦、六神无主,只有父亲如天降神兵般再次出现,才让他走向辉煌和成功。结尾这一设计绝非父子和解的温情时刻,而是父权神话的加冕礼,是权力系统对艺术主体又一次格式化操作——郎朗终将沦为父权AI的终端输出设备。
尼采曾警示:“与怪物搏斗之人,须谨防自身亦成为怪物;当你长久凝视深渊,深渊亦回望你。”姜文曾以马小军的无畏目光凝视父权深渊,而在《你行!你上!》中,深渊的回望终于完成了对凝视者的吞噬。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