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做的拖鞋,各地叫法不一,绍兴俗称“木拖鞋”。这是民间土生土长的生活用品,主要在夏令穿用。我们小时候,绝大多数家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夏天穿的都是木拖鞋。至于,那时为什么风行木拖鞋,大概就是价廉的原因吧。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还幼小,每到夏天,就穿木拖鞋度夏,穿这鞋,走起路来脚底会发出“呱嗒、呱嗒”的声响。年稍长,这木拖鞋就得换大一点的。杂货店虽有售,但家里为省钱,从不去店里买。家里备有楝树板和樟木板,用它制鞋,前者轻便光滑,后者纹路细密不易开裂。我哥是个极细心认真的人,我穿的木拖鞋都是他做的。
家里有一把钢丝锯子:一米多长的厚竹片,两头有固定的钩子,套上钢丝锯条,就像是一张拉满了弦的“弓”。哥哥在一厘米多厚的木板上画上我脚掌稍大的两个鞋样图案,然后用锯子顺着图案的线条上下拉动。锯子“吱吱”作响,木屑顺着缝隙纷纷落下。这时鞋样雏形显现,毛坯的木拖鞋还得精加工,先是用锉刀将木板周边锉得光滑,再是剪两厘米宽的皮带或帆布条当鞋襻钉在鞋的两侧,这样制作成的木拖鞋简易又灵巧。
夏天的河水清凉无比,是我们小伙伴游玩的天堂。到了下午三四点钟,趁大人们在做家务之时,我们一个个像约好似的,先后溜出家门,像泥鳅一样钻进河里。当然,戏水的玩法,首先是将木拖鞋扔进河里,木拖鞋浮在水面上,人再跳下去,向前游几步,把木拖鞋套在双手,就一直向河对岸游去。以后,再是将拖鞋扔得更远,我们几人争着去抢漂在水面上的拖鞋。
蝉鸣仲夏,是孩子们捕蝉的好时机。小伙伴找来长长的竹竿,一头绑上柳条圈,再缠上几层蜘蛛网,就可以黏知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蝉的一双复眼明察秋毫,一有动静,它就停止鸣叫。这时,我们将木拖鞋拎在手上,脚踩碎石,也不顾难受,蹑手蹑脚走到树底下。被发现的蝉先是警觉地挪到树枝的另一侧,当它忘情唱歌被网住,于是一声惊叫几番挣扎,就成了孩子们的玩物。捕到的蝉我们会用细绳拴住腿,看着蝉扑棱着翅膀在空中飞来飞去。此时,脚下“呱嗒、呱嗒”的声音又随之响起……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色彩缤纷的塑料鞋、海绵鞋等各式漂亮的拖鞋,开始进入家庭,粗糙的木拖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回想起小时候穿木拖鞋,那“呱嗒、呱嗒”的声音像是童谣里的轻快节拍,好听又好玩。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