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带着别样律动登场,街舞少年踩着动感节拍助阵,模特身着时装款款走过……浙江省篮球联赛(简称“浙BA”)绍兴赛区画下完美句点,也留下难忘的文艺回响。
在每个场馆内,激烈的对抗和震撼的呐喊构成了比赛的主旋律,而文艺暖场节目则悄然点缀出另一抹亮色。它们不仅缓解了赛事的紧张激烈,更让观众在篮球的韵律中,深切感受到绍兴这座城市生动而丰富的文化脉动。
A
戏梦光影
传统与新潮碰撞
7月12日晚,新昌队主场对阵上虞队的比赛在新昌县小球中心激情开赛。比赛开打前,气氛已被点燃,不是靠劲爆的DJ,而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场秀——猴戏《金箍炫场》。
聚光灯下,“美猴王”程相荣耍着金箍棒登场,腾挪闪转,活灵活现。细心的观众很快发现了不同:几个动作设计,明显融入了篮球元素——运球的律动、传球的姿态,引得观众席爆发出一阵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猴戏比较适合观众的口味,表演形式、音乐都更热闹。猴戏不仅属于绍剧,在新昌调腔中,同样有猴戏。”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副主任田敏解释了选择猴戏的原因。谈到创新,他坦言有挑战:“演员们篮球练得不算很到位,我们适当设计了一些跟篮球相关的动作。”据了解,演员班底来自新昌调腔传承班的学生和新昌调腔剧团的专业演员,这场跨界演出,对他们也是一次崭新的尝试。
当晚,嵊州主场的文化暖场也让人惊喜不断,中场休息时,一场“越剧T台秀”上演。4个年轻的小生演员,竟抱着篮球上场,在场地一角有模有样地运球、传球、投篮,将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身段与现代篮球动作做了个趣味结合,现场叫好声一片。
B
青春风暴
汗水与热情共筑
“浙BA”的暖场舞台,也是绍兴少年们展示风采的天地。他们的表演,带着特有的蓬勃朝气,为赛场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
7月12日,越城队与柯桥队的比赛在越城区体育中心进行。开场哨前,一群来自元培小学的孩子率先引爆了气氛。伴随着动感的音乐,他们跳起了街舞《舞动篮下》,小小的身体随着节奏律动,动作整齐划一,充满力量感。
据节目指导老师尉家斌介绍,此次表演最大的挑战是时间紧,从确定人员、组织排练,到准备服装道具,每一步都紧锣密鼓。短短3天,孩子们抽出时间集中排练,最终圆满呈现。那份在压力下爆发出的热情和认真,本身就是一种动人的力量。
一周后的7月19日,柯桥队主场迎战新昌队的比赛在中国轻纺城体育中心上演。这一次,聚光灯打在了柯桥区管宁实验小学武术队的孩子们身上。
他们身着统一的武术服,眼神锐利,拳法刚劲有力,器械套路行云流水。集体展示中,队形变换清晰流畅,高低错落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发力要有爆发力,衔接要流畅,队形要层次分明。”教练王雨雁点出了集体表演的关键。这场武术表演,成为当晚除比赛外最耀眼的环节之一。
C
旧时再现
温情与激情同在
与绝大部分“浙BA”场馆不同,上虞选择了一个格外“接地气”、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场地——由于上虞华通体育馆正在改造,他们将主场设在了上虞区滨江小学的体育馆内。
与动辄几千座位的大型场馆相比,这里没有豪华的看台,没有炫目的灯光。观众席是临时搭建的阶梯,甚至直接摆放了近千个小板凳。观众需要自己搬着小板凳,在馆内寻找空地坐下。
球员热身时篮球入筐的声音就在耳边,观众与赛场近在咫尺。高低错落的小板凳排开,非但不挡视线,反而增添了一种如同邻里街坊看露天电影似的亲切感。中场休息时,工作人员挑着老式货担、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进场,“卖冰棍咯”的吆喝声瞬间将人拉回童年。观众们吃着老冰棍,坐在小板凳上,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为比赛加油呐喊的声音里,也多了一份怀旧的暖意。
这场“板凳上的篮球赛”,成为“浙BA”绍兴赛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D
城市秀场
文化与产业交织
“浙BA”的赛场,不仅是竞技的舞台,也成了绍兴各区展示自身特色、营造独特观赛体验的“秀场”。主办方们花了不少心思,让赛场本身也充满了“绍”味。
踏入柯桥赛区,观众就能感受到一种精心营造的氛围。这里不仅是篮球的战场,更是一场融合了柯桥核心产业的“主场秀”。
中场休息时,一场时尚秀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没有T台,球场中央就是舞台。模特们身着由柯桥本土面料设计制作的时尚服饰,在聚光灯下自信展示。面料特有的光泽、垂坠感和现代感十足的剪裁,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国际纺都”柯桥的产业实力和设计水平。
巧思不止于此。模特退场之后,灯光依旧聚焦在球场中央。这一次登场的是一段浓缩自鲁迅先生《社戏》的片段表演。熟悉的鲁镇故事、水乡风情,在这座现代化的体育馆里生动上演。短短几分钟的表演,让文学经典与篮球场馆产生了奇妙的连接。
从闪耀的时尚秀场到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学片段,再到火热的篮球比赛——这些看似跳跃的元素,被柯桥巧妙地串联起来。没有生硬的拼凑,更像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战术配合”,流畅地展现了这座城市产业与文化的多元活力。
嘉宾说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绍兴市体育记者协会理事长 冯建华:
“浙BA”最打动人的,不仅是它办到了老百姓身边、充满“草根”的快乐,更在于它创造性地将地方文艺的韵味与体育赛事的激情完美交融。
这种交融让赛事拥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独特的魅力。它让激烈的篮球对抗浸润在绍兴非遗的活力、戏曲的雅致、文学的底蕴和青春的朝气之中,使观众在呐喊助威之余,也能真切地触摸到这座城市生动的文化脉搏。这不仅提升了观赛体验,让体育赛事更具人文温度,还是一次“文艺赋能体育”的成功实践,展现了绍兴在推动文体深度融合上的创新与活力。这种交融模式,丰富了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内涵,也为我们探索“体育+”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