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构筑“两核一带”黄酒新生态

2025-07-25 09:37

来源:

建设中的千亩黄酒产业园。 

在位于马山街道的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智能化酿造中心、集约化储存中心、数字化勾调中心、自动化包装中心、智能化立体库、酒糟综合利用中心等大型单体建筑有序排列,共同构建起一个黄酒生产的数字化工厂。

总投资25.2亿元、占地约416亩的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项目(一期)于2023年12月投产。园内的黄酒酿造中心,建有仿生态生麦块曲制造系统、智能化酵母培养系统、自动化发酵与压滤控制系统、黄酒数字化贮存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这是该产业园着力构建“黄酒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精准模拟了适宜环境,让黄酒酿造打破气候限制,一年四季都可生产。”古越龙山酿酒总厂副厂长陈斌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已完成超4.5万吨的黄酒酿造产量,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形成超23万吨黄酒及其他酒品的产销规模。

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投产,为滨海新区千亩黄酒产业园聚集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滨海新区以黄酒产业空间重构与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以创新智造集聚和农文商旅深度融合为双轮驱动,深入推进“两核一带”黄酒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努力构建农文商旅一体化发展的“黄酒+”全产业链体系。

“两核一带”的产业蓝图中,“黄酒智造区驱动核”与“中央酒库黄酒体验中心核”如同产业发展的双引擎,以“三江路+越兴路+启圣路”为主轴牵引的“酒乡农韵风情带”建设则是串联“两核”发展的黄金纽带,共同形成新区黄酒产业发展脉络。

在“黄酒智造区驱动核”的高标准建设上,滨海新区以马山街道的千亩黄酒产业园为依托,不断加快黄酒企业搬迁集聚步伐。据了解,黄酒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1120亩,设置现代黄酒智造区、黄酒小微企业园区、黄酒成品仓储区、黄酒文商旅融合活力区等六大功能区,旨在通过产业集聚提升、培大引强扶优、农文商旅协同,打造一个以绍兴黄酒智造为核心、3A级工业旅游为特色的千亩黄酒产业园。

去年,滨海新区制定推出《绍兴滨海新区黄酒企业搬迁集聚落地方案》,编制2025年度新区黄酒企业搬迁集聚落地改革攻坚任务清单,以政策引领和任务驱动,不断招引优质黄酒企业项目落地黄酒产业园,构建现代化黄酒产业集聚新高地。

据了解,除了已投产的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项目,今年上半年,浙江圣塔绍兴酒有限公司和绍兴吴越酿酒有限公司的两个黄酒产业化项目成功签订落户协议,正式入驻新区黄酒产业园,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项目前期、方案设计、土地征用等工作。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黄酒产业园内已初步形成以古越龙山链主企业为引领,圣塔、吴越等一批规上企业快速集聚的发展态势,通过发挥规模效应和政策优势,持续向外辐射黄酒产业智造集群的强吸力。

“两核”中的另一核则是“中央酒库黄酒体验中心核”。位于孙端街道的古越龙山中央酒库占地308亩,拥有28间大型酒库,储酒量达26万吨,有1100多万坛原酒,酿造时间跨度有60多年,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黄酒酒库。依托中央酒库以及孙端街道辖区内鲁迅外婆家景区、黄酒糯稻种植基地等特色农文旅资源,滨海新区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中央酒库黄酒体验中心核”的前期建设规划,后续将落实形成以古越龙山中央酒库为中心、辐射孙端辖区,集“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核。

以“三江路+越兴路+启圣路”为主轴牵引“酒乡农韵风情带”建设,则串联起了新区黄酒产业“两核”的空间联动发展。“总投资2500万元的道路景观提升及两侧标识标牌改造工程将于今年三季度迎来动工,对连接马山街道、孙端街道‘两核’的三江路、越兴路、启圣路、孙马公路、陈化路等主要道路进行改造升级、绿化提升、景观节点设计及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总建设规模达18.5公里。”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已于上半年列入滨海新区2025年投资项目计划,届时将有机串联起“黄酒智造区驱动核”与“中央酒库黄酒体验中心核”,助力新区“黄酒+”全产业链体系化发展。

滨海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新区“两核一带”黄酒产业格局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以打造千亩黄酒产业园为契机,发挥龙头链主企业集群优势,持续吸引一批有需求、有意愿的区内外黄酒企业向黄酒产业园集聚,并进一步完善创新研发、生产服务、文旅消费等业态布局,全力构建以黄酒产业为核心引领、鲁迅文化及孙端田园风情游为重点支撑的“黄酒+”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张 柯 记者 骆 烨 摄 通讯员 吕燎宇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