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沉醉绍兴:稽山承文脉

2025-07-24 09:13

来源:

延续千年的稽山书院位于绍兴城内卧龙山之南,与古代越王勾践的宫殿遗址——越王台相望。历经多个朝代,稽山书院饱受沧桑,几度兴废。2014年稽山书院在柯桥区会稽山龙华寺复院。

稽山书院的创建者是范仲淹,当时范仲淹请了学者来书院进行讲学,大儒朱熹也曾过来讲学,一时名人荟萃,可惜后来逐渐衰落。

幸运的是,稽山书院遇到了第二位主人——王阳明。稽山书院不仅陪伴了王阳明数年时光,更是见证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阳明心学体系中重要的“致良知”理论就诞生于稽山书院。经王阳明多年的讲学及扩建,稽山书院再次成为当时国内最为著名的书院。

王阳明祖籍绍兴山阴,他的父亲王华官至吏部尚书,却一心恋着家乡山水,致仕后迁回老家居住。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王阳明进士及第。由于上疏有功,得到上司赏识,历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等。王阳明虽然身在官场,他的兴趣却在宗教学术上,曾经告病回乡,在会稽山的山洞中“筑室结庐,潜心立说”。王阳明出山后,平定叛乱,在官场起起落落,最后还是不忘初心,选择了辞官立院讲学。

嘉靖元年,王阳明父亲王华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制,决定光大稽山书院,好好讲学。他招收绍兴府属的八县弟子,湖南、江西的许多学子也纷纷慕名而来,书院学生有三百多人。他不嫌弃弟子,不挑剔门人,无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将自己几十年所学倾囊相授。王阳明用他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征服了无数人,周围人纷纷慕名而来,稽山书院一时兴盛,风头无量。

一日,一个六十八岁的名士董沄赶来拜会王阳明。经过交流之后,董沄完全被王阳明的学问、人品所折服,坚决要拜王阳明为师。

董沄的朋友听闻了这件事纷纷劝他:“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又何必这么辛苦呢?”董沄笑着回应:“我拜阳明先生为师,在这里求学问道,才从苦海中逃离出来,你们怜悯我反而是辛苦自己了,走吧,我还是要遵循我的想法。”

阳明先生听说了这件事,还给董沄写了一篇《从吾道人记》,传为佳话。在这座书院里,这样的故事时常发生,王阳明名满天下。“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阳明先生有着很深的书院情结,阳明心学的发展离不开书院。书院是一方净土,讲学、悟道和传道之所,如王阳明在《稽山书院尊经阁记》中感叹: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之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稽山书院历经几番兴衰,如今书院复建,立于会稽山上。相信“夜无卧所,更番就席”的盛况终会在新的时代再现,静静的稽山书院,等待着新时代大儒的到来。绍兴古城,城池未变,文脉不断。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