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90后“新农人”的“双抢”战场—— 无人机施肥,1个顶5个

2025-07-23 17:29

来源:

朱彬在操作无人机。

风吹稻浪,满目金黄。7月21日上午9点,位于富盛镇凤旺村青马公路一旁的农田里机声隆隆,两台收割机正马不停蹄地收割着田里的水稻。田埂边,皮肤黝黑的种粮大户朱彬顶着烈日忙前忙后,一边利落地指挥收割机,一边调度着转运车辆,确保以最快的速度让稻谷归仓。“趁着天气好,抓紧抢收。”朱彬说,预计这两天就能将剩余的150亩水稻全部收割入仓。

“今年稻谷长势特别好,产量很不错。”朱彬抹了一把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又随手抓起一把谷粒,挑了一颗塞进嘴里嚼碎。“你看这稻穗,颗粒多饱满!”朱彬说,今年早稻平均亩产远超1000斤,是最近几年收成最高的一年,“去年最好也就800~900斤/亩,但今年播种之后雨水充沛,高温、台风影响不大,倒穗的几乎没有。”

“收完后,直接送到烘干房处理。”朱彬说,这两天是收粮高峰期,前往粮站的运谷车都要排长队,因此他烘干房里的稻谷一直满仓。过去靠人工,无论是收割还是插秧,一亩地得好几个人忙活大半天。现在,收割、耕地、施肥甚至插秧,几乎可以同期开工。“比起我父亲那一辈,效率翻了好几倍。”他说。

90后的朱彬是凤旺村土生土长的“农二代”,承包着村里450余亩水稻。朱彬的父亲原先也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一路看着父亲当农民的苦,朱彬最初想“逃离农村”,所以早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去工厂上班,当过仓库主管、车间主任,拿的是十几万的稳定年薪。2019年,父亲突然身体抱恙,刚刚承包到户的粮田无人打理。无奈之下,朱彬便接手了。没想到,这一接手,还真干出了新天地。

记者现场看到,没多久,几亩稻田就被两台收割机齐刷刷收割完毕。朱彬说,这两台收割机一个上午就能收割25~30亩水稻。等地腾出来,下午得空后,他会再来田间转转:耕地、放水、施肥……“晚稻苗已经育好,现在都是机器插秧,省时又省力,增产又增收。”朱彬说,今年他刚刚配置了一台农业无人机,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像施肥这一工序,过去用人工一个人最多一天只能完成60亩,现在一天就可以撒300~400亩。“作为‘新农人’,苦肯定还是得吃,但比起传统农民,确实要轻松多了。”朱彬说,现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普及,种粮效率大幅提升,而且这些年,国家对种粮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补贴及时到位,让粮农们有了更多的底气。

富盛镇农办相关人士说,该镇90后、80后种粮大户有不少。目前,全镇7600余亩早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连日来,大家战高温冒酷暑,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农忙才刚刚开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汤桂平 文/摄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