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800多年前陆游病榻上的绝笔,至今读来仍滚烫如焰。这位留下9300余首诗作的南宋诗人,不仅以笔为刃刻下时代疮痍,更用一生践行着“耕读传家、忠义立世”的家训。
近日,陆游28世裔孙、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绍兴市陆游研究会理事陆勇漫谈“陆游的人生智慧及陆氏家风”,解锁陆游诗词里所藏的人生密码与家风传承。
陆游雕像。
诗书继世
陆游出生于诗礼簪缨、累世藏书的名门望族。他的祖父陆佃治经40余年,尤擅礼家名数之说,宋神宗曾多次赞道:“自王郑以来,言《礼》未有如佃者”。陆佃喜爱读书、访书、藏书,而他的这一爱好是源自其父亲陆琮的影响。由此可见,陆氏家族以诗书继世、以藏书传家的风尚代代相传。
沿至陆游的父亲陆宰,陆家已成为浙江最大的藏书世家,史称“越州藏书有三大家,首为左丞陆(宰)氏”。受祖父辈的影响,陆游平生喜藏书,在四川为官8年,“出峡不载一物,尽买蜀书以归,其编目益巨”。至垂暮之年,陆游依然念念不忘修筑“余庆”藏书阁一事,冀望后代“汝辈切宜极力了之”,以妥善保存家中藏书,使其传于后世,不致散佚。
在陆游看来,治学与藏书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广集群书、研精覃思既是“多闻竟何用,绮语期一扫”的为文之法,又是穷究学理、洞彻幽微的问道之径。陆游一生钟情于书,黄卷青灯下的勤勉苦读是其生活常态。
即使到了晚年,他的视力大不如前,读书变得比较艰难,但其那份对阅读的热爱却丝毫未减,日日手不释卷。也正因如此,他为自己的书斋取名“老学庵”,一是映照其晚年好学不倦的状态,二是传达“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的深意。这份对书籍的敬畏与热爱,正是陆氏家族文脉绵延的根基。
躬行践履
陆氏家族文脉的传承,从不只是“藏”与“读”的纸上功夫,更强调“躬行践履”的力量。躬行践履与博考治经一样,是陆游家族世代秉持的传家之道。在《埤雅序》中,陆宰记述了父亲陆佃博闻广识且注重实践验证的为学为事风格:“不独博极群书,而农父牧夫,百工技艺,下至舆台皂隶,莫不诹询,苟有所闻,必加试验,然后记录”。
深受家庭的影响,陆游十分注重从生活实践中获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写给儿子陆遹的诗作中,陆游向其传授了一生的作诗秘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即诗歌创作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和遣词造句,更需要深入体验现实生活、洞察社会百态,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汲取素材、积累经验、感悟人生,进而将真情实感融入诗作之中。此外,他也非常注重将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将书本所学内化为真知。
陆游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若能潜心研习六经,则可达穷理致知、明心见性、修身进德之效。因此,他常在家训诗中盛赞六经的精妙与价值。此外,他亦告诫后辈,教养才智敏锐的孩子要“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以免他们恃才傲物、误用才智而走上歪路。即便孩子资质有限,也应当督促其读书学习,不可中断家族崇文尚学的传统。
陆勇认为,陆游将知识与实践紧密融合,既延续了家族的传家之道,又为后世树立了躬行践履、学以致用的典范。
崇德向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被视为立人之本、处世之基。陆游极为重视家族成员的品德修养,认为“德”是兴家之本。
基于这一认识,陆游要求子孙修身立德,而首要的就是做一个善人。“但使乡间称善士,布衣未必愧公卿”,在陆游看来,成为善人远比成为达官显贵重要,以善德受人称赞,即便身为布衣,亦无须自觉逊于公卿之贵。陆游视“为善自是士人常事”,因此教育子孙应“自勉于善”,而非因迷信福祸报应之说而有意为之。其次,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家立业,皆应以诚信为本。陆游屡诫子孙务必谨记“保家无异法,一念勿萌欺”,努力做到“事国事亲惟不欺”,以忠信之德守护家族的声誉与世业。
此外,陆游还在《放翁家训》中用大量的笔墨诫勉后辈要秉持勤俭家风,克制贪念,做到尚俭约、戒奢靡、弃浮华。“彼多珍异夸眩世俗者,此童心儿态,切不可为其所移,戒之戒之。”陆游认为,以奇珍异物来博人眼球、显耀自身,是不成熟的“童心儿态”,因而告诫子孙切勿盲目跟风,追逐效仿。
陆游认为,如若看到他人的服饰玩物便心动难抑,大抵是因为“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只要这样去思考:倘若我拥有此物,于我有何用处呢?即便能引得他人歆羡,但于我自身又有何增益呢?如是思之,贪念自然就会渐渐止息。
古之仁人志士,于交游一事甚为谨慎,常以贤德者为友,从其善言,学其懿行。陆游一生交友无数,并将结交善友视为人生要事:“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中年以后辗转为官、四处奔走也不忘与佳士交流唱和;迟暮之年,身体日渐羸弱,交游受限,时常感慨未能尽识贤才的遗憾:“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独此未能无遗恨耳”。因此,陆游叮嘱子孙既要珍惜结交善友的机会,以贤能之士为榜样,做到“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又要审慎择友,做到近贤远佞,“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陆游的诗词与家训,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从生活中提炼的智慧。从藏书传家的文脉坚守,到躬行践履的实践哲学,从崇德向善的立身之本,到审慎择友的处世之道,这些穿越数百年的家族密码,至今仍在提醒我们:真正的传承,是将优良家风融入血脉,化作一言一行的自觉。”在陆勇看来,陆游跌宕起伏的85载人生,留给子孙的谆谆教诲,蕴藏着穿越时空的人生智慧与严谨醇厚的家风密码。这份智慧,关乎家国情怀、个人修养、教育理念、生活态度,至今仍能为我们点亮前行的明灯。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茹晨鸿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