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国
“老婢摆供”,乡人斥人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盲目占上位显摆。这土语有生命力,在眼下的中老年口中常能听到,如,“三姑婆坐在上横头,老婢摆供,说要给我囡做媒。”“那个堂阿叔,要为我家分房的事做场上人,老婢摆供谁理他!”
“婢”,《说文》谓:“女之卑者。”古代泛指丫环、女佣一类人,乡人称为“丫头使女”。她们没有社会地位,受奴役受侮辱受损害,《红楼梦》大观园中,上至贾母、王夫人,下至贾宝玉、林黛玉等贵人的各式丫环,主子一旦翻脸,皆嗔之曰“小贱人”“贱人”。“老婢”,指老年女仆,她们是婢女中的底层,已没有给有钱人做妾、做填房的上升空间,有的做了“烧火嬷嬷”“洗衣嬷嬷”之类。《太平广记》卷三七九:“王怒云:‘何物老婢!持菩萨戒,乃尔不洁!’”这是阎王爷在呵斥一个身上不干净的老婆子。
“摆供”,指居上首、摆出受供的样子。也可能“老婢”当供品理解,这自然更损人了。
“老婢摆供”这个土词,讥讽人缺少自知之明,盲目自怜自大,一种无知的僭越、“底勿兜”的显摆。如:“张台已退下来了,今天开会,还老婢摆供上主席台。”这词如果用在女性之间,同性相斥,更添几分的戾气和刻薄,特别对老年妇女,甚至有几分侮辱,因为这“老婢”还可以有谐音的指代,由讥刺变为辱骂。旧时迷信猖獗,中老年妇女充任的“三姑六婆”活跃于城乡,这些人混迹江湖,一有所邀,往往登堂入室,颐指气使,乡人便以“老婢摆供”谑称之。有清一代,越地还有一种“爬龟妇”,与巫婆相似,会玩爬龟占卜的把戏,她们多数是村妇,有的成坑蒙诈骗、拐卖妇女幼儿一类的罪犯。这种角色,“老婢摆供”之后是设局挖坑,请君入瓮,步步惊心了。
“背命”,方言中又称“背死命”,义相同。指不顾一切、舍命而为。如,“昨天夜里我做了个慌梦,身后冒出泥石流,我背命地逃就是逃不快。”
“背”,指朝着相反方向。唐李益《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还似汀洲雁,相逢又背飞。”“命”,即天命、生命。“背”与“违”同义,故“背命”与书面语“违命”同义。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家人行李纷沓,违命而出。”“背”与“负”同义,故与“负命”也同义。姜太公渭河上钓鱼,用直钩,又不用鱼饵,谓“负命者上钩来!”
“背命”是中性词,口语中它习惯用于反面人物。如:“这个小偷,一看被村民发现,背命往山里逃。”用于个人陈述,可以随意。如:“那天玩‘捉逃’的游戏,阿孟背命地逃,我背命地追,最后被我追上了。”但如果用于书面表达,这词略带讽喻,就要注意正确使用。例如:“孙子见被爷爷发现,背命地逃,爷爷在后背命地追。”“背命”或“背死命”用在爷爷身上不适。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