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毡帽新生

2025-07-22 16:20

来源:

绍兴市塔山小学六(2)班骆语檬

指导老师:方彩琴

头戴一顶乌毡帽,曾是绍兴水乡最鲜明的风景。它形如黑锅,卷边前倾似畚斗,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便顶着这样一顶小帽,站在海边沙地间。这乌毡帽,以湖羊毛为材,经挑毛、脱脂、碾压、染色等七十二道工序,方凝成厚实硬邦的质地。它冬御寒风,夏遮骄阳,湿之即干,卷边里可藏些碎银纸烟,是水乡人家风雨同舟的忠实伴侣。更令人神往的是那虎穴得毡的传说:猎人追虎入洞,见虎窝中毛毡叠积,仿制成帽,从此乌毡便如墨色波浪,流淌在绍兴人的头顶百年不绝。

然而,时光流转,传统乌毡帽在机械轰鸣与现代服饰的浪潮中逐渐褪色。曾几何时,除了“仕、商、学、女子”,绍兴乡野人人头上一顶乌毡的景象,在岁月里渐行渐远。老师傅们的老去与后继乏人,让这门凝结七十二道匠心工序的手艺一度面临被博物馆“临终关怀”的命运。

转机生于创新的星火。文旅设计师应锋等人将传统形制重新点染,化厚重为轻盈——老帽重逾二百克,新版仅七十余克;化单色为五彩,朱红、湖蓝、鹅黄如春水乍破;添内衬、绣花纹、嵌珍珠,正反可戴,四季皆宜。2019年盛夏,浙江国际传统武术赛场上,五千顶Q版乌毡帽如繁星点亮各国选手的头顶。巴西运动员爱德华欢跃赞叹:“波浪纹是绍兴人热情的象征!”日本选手青木嘉教扶帽微笑:“戴着它,仿佛将水乡风情带回了家。”这一刻,乌毡帽不再仅是遮阳避雨的工具,而成为情感与记忆的鲜活载体。

从鲁迅先生笔下阿Q抵押的旧毡帽,到国际青年头顶的时尚符号,这顶小小乌毡帽的蜕变,印证着应锋那穿透迷雾的箴言:“传统文化不能只做‘临终关怀’,唯有创新赋予其时代呼吸,方能真正‘传宗接代’。”当老手艺披上青春的外衣,便跨越时光的河流,向世界讲述水乡的故事。

如今每当我驻足鲁迅故里的阿Q旅行馆,见游客们将缤纷乌毡帽欣然戴起,便知这顶墨色畚斗已驶出历史的港湾,以千帆竞发之势,继续在绍兴的碧水长空间航行。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沈泽敏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