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马金香:以水墨神韵勾勒心中苍松

2025-07-22 10:09

来源:

  ■ 李敬佑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马金香,199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现为北海小学龙洲校区美术老师,绍兴市女画家协会理事、越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禹社副秘书长、绍兴文理学院外聘教师。作品《冰清玉洁》《一泓莲香解禅意》《山谷清音》分别入选第十五届、第十七届、第十八届浙江省女画鸟画家作品展。2016年作品《瘦石寒梅》入选浙江省女美术家作品展。2017年作品《还我清流》入选浙江省美术作品展。2021年作品《馨香馥郁》入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百幅花鸟画展。

  在赤日炎炎之夏,如果看看马金香的写意水墨画,你的心会慢慢地静下来,燠热似乎也会渐渐地退去。她的画尤其是松柏图,营造出高远意境,画面的空灵和含蓄,给人以遐想的余地。

  马金香是北海小学龙洲校区的一名美术老师,在教学岗位上已经耕耘了27年。1998年,她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就此走上了小学美术教师的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搞创作则是业余爱好。不少美术教师因繁忙的教学工作,渐渐地远离了创作。但马金香坚持了下来。花鸟画是她的主要创作方向,不过山水画、人物画也有所涉足。

  在花鸟画创作中,马金香对挺拔高耸的松柏情有独钟。这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来都有画家描绘,且涌现了不少佳作。但这类题材大多为男性画家所喜爱,女性画家的笔下则不常见。

  在采访她时问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喜欢画松柏?”她答:“松柏象征一种正气和气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的象征意义向来是中华民族追求和坚持的一种品格。”喜欢画松柏也可能与她生于绍兴、长于绍兴,从小耳濡目染故乡志士贤人的优秀事迹和顽强精神有关。

  《松影藏寒》是马金香一幅松树画力作。画面中几棵松树形态苍劲,枝干向四周伸展,表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画面的底色用灰青色,意味着风雪来袭,中间有一道光掠过,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朦胧感和层次感,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显示了一种生命的张力,营造了不屈的气氛。这幅画在技法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画家通过皴擦手法表现树干和树皮的纹理和粗糙感,使得松树的形象生动而逼真,具有韵味,营造了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境。

  《翠云》的画面由松和梅组合而成,占主体的是松,松树姿态挺拔,其后是一枝梅,红粉的梅花与黑白的松树在色彩上形成对比,使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和雅趣。此画通过松与梅的组合营造出一种高洁长寿的意境,传递了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以及对长寿安康的祝愿,很符合时下国人的意愿。

  《听风》是马金香不久前完成的一幅松树图。这幅图画了一松一柏,松树姿态潇洒,苍老遒劲;而那枝柏树就是府山上传说有千年历史的古柏,虽然枯萎了,但依然挺立如戟,顽强地屹立于大地。画作中古柏与苍松凸显铮铮骨气。

  马金香对松树的喜爱不但体现在大笔挥洒刻画那些苍劲的老松,给人以刚强的审美体验,她还用小品画松,着重塑造松树下的静恬意境,表现人与松的亲密关系,给人以不一样的审美感觉。如《倚石听松》一组八幅小画,每幅有松有石,有的还画有人。这些小画不再将松当成主角,主体往往是奇石怪垒,而松则是点缀在石的边上。作品冠以“听”字,这个字用得非常好,不仅体现一种文学色彩,有一种“动”的气势,融入了文人意趣,也传达了画的悠远意境。

  马金香画松树在笔墨技法上也有自己的感悟和特点。她善于利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来描绘松树的苍老姿态,如用浓墨表现松树的张结、暗部和松针的聚集处,使画面显得厚重而有力量,而用淡墨渲染背景和松树的轮廓,营造空间感,赋予作品一定的朦胧感和悠远的意境。线条或婉转流畅,或顿挫有力,富有变化,精准地画出了枝干的曲折形态和质感,显示了画家扎实的笔墨功底。

  虽然对松树独爱有加,但她对其他花卉、山石等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物象也是很喜欢的,笔下的梅花、兰草等也别有风味。《馨香馥郁》也是她的一幅力作,画面以兰石为主,山石占据画面主体,用皴擦点染,体现浑厚的质感,兰草披拂飘逸,与山石形成对比,传递出高洁清幽的志趣。这幅画曾入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百幅花鸟画展。

  马金香对绘画也有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一幅画的“悦目”只是基础,是外在“皮囊”,而要表达画家内心的精神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才是最难的。为此,她在本职的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之外,抓紧业余时间悉心创作,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向着更高的境界不断开拓前进。

  《松影藏寒》。

  《翠云》。

  《空山幽人》。

  《馨香馥郁》。

  《梅影疏香》。

  《倚石听松》。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