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员给老人送餐。
■ 首席记者 王晓宏
通讯员 王丽娜 文/摄
“红烧鱼块、狮子头、豆芽小炒,这是徐师傅的。”“蛋蒸肉、咸肉冬瓜、包菜胡萝卜,这是陈伯伯家的。”昨日上午10点半,塔山街道罗门社区老年食堂的饭菜已经烧好,今年52岁的送餐员施条英开始把老人预订的套餐一一打包,并做好标记,以免拿错耽误送餐时间。
“今天是周一,因为子女大多在上班,订餐的老人比周末要多一些,共有20多份。”施条英说,最近天气热,订餐的数量增加,她每天中午都要花个把小时在不同的楼栋里跑上跑下送餐,“饭菜一定要尽快送到老人手中,这样才新鲜可口。对我们送餐员来说,在高温天,就是跟烈日赛跑。”
10多分钟后,饭菜已打包好放入保温袋内,施条英还在每份套餐里放了一份绿豆汤或干菜汤,让老人解渴降暑。送餐名单中,住得最远的她要骑电动自行车20多分钟才能到,近的她则选择步行上门,把热腾腾的饭菜第一时间送到老人手中。
出门时,施条英全副武装,喷了防晒喷雾,穿上红色马甲、冰丝防晒衣,戴着遮阳帽,还套上了冰袖,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于送餐路线,她早已提前规划好,尽量挑有树荫的路段骑行,避开阳光最烈的时段集中送餐。
“午餐来啦,抓紧吃哦,还热着呢。”按照从远到近的原则,施条英最先来到柳桥下家园小区徐师傅家里。“好的,好的,你也注意安全,千万别中暑了。”徐师傅是一名残疾人,行动不便,社区送餐上门正好解决了他的吃饭难题。紧接着,施条英直奔罗东公寓,来到住在三楼的陈伯伯家里。“天气这么热,你喝杯水再走。”见施条英放下饭菜就朝楼梯飞奔而下,陈伯伯追在后面喊。“谢谢了,我还有几份要送,下次吧。”她忙不迭地说。
东南景园小区一位90岁的老太太是施条英最为牵挂的。放下套餐后,她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房子里面环境整洁,空调也开着。她又拿出血压仪给老太太测量了一下,发现数值正常,心里踏实下来。
这期间,施条英一直马不停蹄,直到中午12点左右,20多份套餐才全部送完。此时,她脸上已是汗珠滚滚,衣衫也完全湿透了。回到老年食堂,她拿起水杯就咕噜咕噜一饮而尽,然后又喝了几口自带的藿香正气水。“我们送餐员跟外卖骑手差不多,得熟悉线路,争分夺秒,还得顶着高温和烈日暴晒工作,但能让老人吃上可口的午餐,我们都觉得值得。”施条英说。
据了解,针对高温天气,罗门社区老年食堂专门在饮食上进行了调整,除了为所有老人提供绿豆汤和干菜汤,还针对不同老人制订个性化服务,如独居的胃癌患者陈师傅在饮食上有一些禁忌,食堂就每天给他熬制软糯易消化的杂粮粥。与此同时,食堂推出智慧点单服务,老人以及家属可线上点餐,避免高温天跑到食堂点单。
在越城区各大社区老年食堂里,像施条英这样的送餐员还有不少。炎炎夏日里,他们就像一道流动风景线,穿梭在大街小巷和楼道内,守护着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