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弥漫在绍兴上空的,除了接近40℃的热,就是“浙BA”(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的“燃”。
回看“浙BA”的出圈轨迹:7月6日“袜都”诸暨对阵“纺都”柯桥,赛事揭幕即热度拉满;7月9日柯桥对战嵊州、上虞对战越城、诸暨对战新昌,三大战场六强相争,门票开售即秒空……多赛区多轮战罢,从绍兴点燃的“浙BA”火遍全省、全网,已成为球迷的“盛宴”、百姓的“嘉年华”、城市的“狂欢节”,不仅为群众体育发展蹚了新路,也为体育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
“浙BA”开战 梁永锋/摄
一
“浙BA”揭幕战落户绍兴,缘于这里的草根篮球沃土。连续三年举办全市“村BA”篮球联赛,不少镇村的“村BA”甚至延续了十几年。尤其是篮球之乡诸暨,早就拥有2000多片篮球场,是全国标准篮球场最多的县级市。
草根篮球能打得起来,缘于将“球迷的球”变成了“大家的球”。
“浙BA”的举办,是对群众体育的有力呼应。教师能打,外卖员能打,上班族也能打。有的球员是程序员,白天写代码晚上练球技;还有企业老板,直接带着自家员工报名参赛。“浙BA”自带的草根气质,是打工人在训练场上挥洒的汗水,是球迷在看台上喊哑的喉咙,是普通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的通道。
场场爆满,“浙BA”已成为球迷的“盛宴” 章斌/摄
为了让体育运动更好地扎根于群众当中,成为人人可及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就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作出部署,强调要进一步激活赛会经济,争创国家体育消费活力城市。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积极壮大赛事经济,用好城乡“金角银边”,完善便民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
正如市体育局局长赵腾飞所说,“办赛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篮球的乐趣。”“草根篮球”“快乐篮球”“群众篮球”的底色,诠释了“浙BA”的全民共享理念。
二
以篮球作为“支点”,撬动城市经济“活起来、火起来”。在从“体育的球”到“经济的球”的转变中,绍兴不断推动“浙BA”从纯粹的“体育话题”出圈为“发展话题”。
借助“浙BA”这扇赛事窗口,6个区、县(市)纷纷抓住泼天的流量,变着法儿让观众感受城市文化,展示诗画绍兴。场内激战正酣,场外美食市集、非遗表演热度更甚。“凭票根免门票,我们请客!”这是各地文旅部门联合体育部门的“神操作”,将单一消费的球赛门票,升级为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域通行证”,赛事还衍生出“赢球庆功宴”“输球安慰酒”的消费模式。
在柯桥区文广旅游局局长陆晓巍看来,“浙BA”是体育赛事,却并非常规赛事,是将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赛事流量转化、文化价值变现和消费能级提升的良性互动。
官方搭台,群众唱戏;篮球搭台,经济唱戏,这才是绍兴办“浙BA”的“门道”。区、县(市)六兄弟在赛场上你追我赶,又在资源共享、文化交流上相互成就,共同为绍兴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
从揭幕战越牛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全网总观看量超50万人次,到7月19日晚绍兴赛区冠军诞生,当晚三场比赛观赛者突破130万人次,“浙BA”火爆出圈,许多人连呼“想不到”。其实,偶然背后亦有必然。
加快“三大球”振兴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是绍兴“十四五”期间的重要部署,也是群众的期盼。“浙BA”的出圈证明,一项赛事真正的活力,往往来自思维上的“守正创新”——既坚持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又敢于创新方式让体育回归生活,让群众广泛参与。
其实,不仅是“浙BA”。从“村超”到“苏超”,从足球到篮球,甚至跨界到“村越”,真正契合群众需求的赛事,往往能爆火而长红。
让城市活起来、消费旺起来、产业兴起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赛事的成功,更是一种发展思维的突破: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推动,而是上下同欲的双向奔赴。
浙BA首个预选赛冠军在绍兴产生,诸暨队称雄
炎炎夏日,正当“燃”。跳出为体育而体育的旧思维,在“众乐乐”中凝聚人气、收获发展。相信随着“浙BA”的进行,其对于体育、消费、城市乃至群众精神富有的综合效应将持续显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徐晶锦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