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清晨,人民西路26号的绍兴市非遗馆门口排起一条“小尾巴”——塔山小学五(10)班勇敢者小队10名队员背着水壶、踮着脚尖,只为赴一场与千年古城的“指尖约会”。
推开木门,越剧的檀板与黄酒的糯米香扑面而来,像无形的潮水把孩子们卷进历史深处。越剧水袖的“咿呀”声与黄酒坛的糯米香交织,孩子们像闯进“活”的《绍兴府志》。在船模馆,讲解员指着一艘乌篷船模笑问:“鲁迅回外婆家坐哪艘?”“埠船!”稚嫩的抢答引来掌声。小队员们把脸贴到玻璃上,鼻尖压得扁圆,睫毛一扇一扇,仿佛要把“黑篷、白浪、石桥”全部收进眼底。
真正的魔法发生在漆扇教室。桌面只摆一盆清水、五色大漆颜料、一把把素白扇,空气却骤然紧绷。指导老师抬手,靛蓝漆滴落水面,瞬间炸成一朵太湖石般的云纹,孩子们不约而同屏住呼吸,胸口的小鼓咚咚直响。动手实践了,小队员双手捧起扇柄,先试探着将扇面贴近水面,像靠近一面会碎的镜子,手腕轻轻一抖,扇面滑过漆水,紫痕追着扇子跑,拖出一道细长的“鉴湖月影”。他们不敢眨眼,直到最后一缕水纹爬上扇骨,才长长吐出一口气。扇面出水,水珠沿漆纹滚落,像小船划过后的尾波,在烈日下闪出一小片彩虹。
短短两小时,孩子们完成从“看热闹”到“做门道”的跳跃:他们知道了大漆要“呼吸”,明白了非遗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可以带走的生活。活动结束,每人领到一张“非遗守护人”证书。
当孩子们挥动亲手制作的漆扇跑出大门,扇面上的水纹在烈日下熠熠生辉,仿佛古城千年的脉搏,正通过这一把把小小漆扇,继续跳动在他们年轻的掌心里。
塔山小学五(10)班勇敢者小队:张睿熹 张桐瑞 吕诺言
指导老师:鲁玲华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姜京和 编辑:王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