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该不该割?要不要整?暑假浙江这些科室排满“小患者”

2025-07-21 10:36

来源:

有妈妈从河南赶到杭州,只为配一副合适近视防控眼镜;有爸爸坐在诊室外还在挠头纠结;也有心急如焚的家长被医生耐心劝退……这个暑假,浙江杭州各大医院跟孩子相关的科室都异常火爆,视力、牙齿、腺样体,为了孩子的健康和颜值,家长们可谓操碎了心。

小患者激增

手术量翻倍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的一楼视光大厅在这个夏天格外人多。候诊区座无虚席,电子叫号屏前、诊室过道间有不少家长驻足。

进入暑期后,视光科日均门诊量激增,突破 1800 人次,来自周边的绍兴、嘉兴甚至安徽省的小患者尤其多。候诊的家长中,有专程从河南赶到杭州,只为给孩子配一副合适的眼镜的妈妈,也有二孩爸爸专门请假带着两个女儿验光配镜。

秦先生(化名)介绍,大女儿14 岁,近视6 年,双眼 600 多度,小女儿8 岁,目前 100度。“姐姐换过3副OK 镜,近视度数增长虽有变缓,但因现在度数深,OK镜塑形力量不够,现切换戴特殊离焦光学设计的框架眼镜框架。课业负担又重,每天都要学习,目前已步入高度近视门槛了!”谈起两娃的视力情况,秦先生既懊悔又焦虑,“妹妹没有吸取姐姐的教训,因为习惯不太好,查出近视也一年多了。现在戴眼镜及联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今后要多多带她们户外活动了!”

暑期也成了牙齿矫正的“黄金期”。7月16日上午,记者走进浙大口腔医院大运河院区的正畸科候诊区,一眼望去几乎全是家长带着孩子等候的身影。

“暑假时间长,正好方便治疗和复查,中小学生是来矫正牙齿的主要群体。”该院区正畸科副主任李文介绍,这半个多月以来,正畸门诊的患者量比上月同期多了一倍,患者里面中学生占了六七成,下颌后缩(俗称“小下巴”)、口呼吸、地包天等问题比较常见。

此外,各大医院的儿童外科手术也迎来高峰。

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朝晖院区(杭州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早上8点多候诊区的座位已基本坐满,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段。杭州市第一医院门诊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耳鼻咽喉科每年完成腺样体切除手术超1000例,其中近三成集中在暑假,患儿多为4-9岁儿童。


候诊现场

要不要割、怎么割

家长们各有纠结

要不要治疗、该不该治疗……实际上,家长们也各有各的考量和纠结。

“不割吧,孩子一上厕所就溅得哪哪都是,处理起来太麻烦;可割吧,大小也是个手术,说不担心是假的。”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朝晖院区(杭州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诊室外,明明(化名)爸边和其他家长交流,边挠头犯愁。

原来,7岁男孩明明已被同学“孤立”好几个月了,但这事也不能全怪他——即使每次嘘嘘时都已经很小心了,却仍会打湿衣服和裤子,由于身上长期有股尿骚味,连好友都敬而远之。

“起初我们觉得他是尿尿时太粗心,前后批评过好几次,可结果依然如此。”明明爸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次,明明在一天内整整尿湿了三条裤子。就在两个人压着火给儿子换内裤时,却发现他的包皮好像特别长。

在数天观察后,明明爸这才得知真相:耷拉着的包皮使孩子根本没法精准控制“排水路线”,本就自尊心受挫的儿子又因害怕一直不敢讲。

之后,明明爸在网上查了大量资料,却仍搞不清这究竟是包皮过长还是包茎,才带着娃来到医院。

和明明爸的纠结相比,丁丁妈(化名)则显得果断许多——从检查到手术,仅隔了一天。

“爷爷奶奶起初有点顾虑,但为了孩子健康,必须‘快刀斩乱麻’。”丁丁妈解释道,儿子即将入学,稍不注意就包皮就会感染红肿,“看着就心疼,现在技术成熟,身边不少同事孩子也都做了,我们比较放心。”

相较之下,带两个女儿看近视的秦先生要坦然一些,展现出一种务实的应对方式。

“孩子们从小不看手机平板,主要是课业重、户外少导致的。大环境如此,学习和健康都在‘卷’,我能做的有限。”秦先生表示,除了定期带女儿们来医院配镜,他要求大女儿学习间歇必须休息远眺,并经常纠正小女儿的错误读写姿势,“平常尽量多带她们户外活动,这是目前最实际的。”



候诊现场

孩子颜值下降

不一定是它的锅

面对不同心态的家长和激增的患者,接诊的医生们在答疑解惑的同时,也会经常做一些劝退工作。

“朋友都说我们家女儿好像越长越难看了,是不是患上了腺样体面容?”32岁叶女士(化名)一直为女儿发愁。

原来,叶女士的女儿兰兰打小颜值就很高,长了一张后“童星”脸,两只亮闪闪的大眼睛,鼻梁又挺高又高,再搭配一头秀发,人见人爱。可上了大班后,无论是邻居还是同事,都觉得兰兰好像没以前好看了。起初叶女士并没放在心上,觉得是自己又尖又瘦的脸型,女儿长大了像妈妈也很正常。

在某天接女儿放学时,叶女士在与其他家长聊天的过程中,意外听说腺样体肥大可能会使孩子变丑,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上嘴唇突出变厚、牙齿外突不齐等典型的“腺样体面容”。而这种面容一旦形成,几乎难以恢复。

自行对号入座的李女士越想越慌,这才带着女儿赶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咨询了近半小时。但经检查,兰兰并无大碍,只是轻度腺样体堵塞,无需特别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现在有腺样体肥大焦虑的家长越来越多,其中有的是焦虑过度,并不了解腺样体面容,过于魔化,有的则是和颌面畸形等混淆。”李静说,是不是腺样体面容,每个孩子表现都不一样,需要专业医生鉴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患上腺样体面容的孩子通常有两个通病:长期用口呼气,晚上鼾声如雷、睡觉常被憋醒,若出现这些情况,就得引起重视。

不过,这样的劝退并不是让家长对孩子的情况“听之任之”。

“以口腔为例,家长可在孩子8-9岁左右,也就是乳恒牙替换的关键时期,带孩子到专业的口腔机构建立口腔健康档案,进行第一次系统的正畸检查评估。” 李文说。

李文曾接诊过一位初中男生,对方牙齿有些突出,家长一直以为孩子是龅牙,觉得等恒牙全部长齐再去治疗。“其实他不是龅牙,而是严重的下颌后缩,且与他长期张口呼吸的习惯密切相关。但孩子已经14岁,下颌发育高峰期基本过去了,调整难度非常大。”

李文表示,目前虽然可以通过正畸手段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比如调整牙齿排列、掩饰性地改善侧面轮廓,但想要从根本上促进下颌骨的充分生长,效果会非常有限,最终的矫正效果可能难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所以,及时做一次系统评估很关键。医生会通过检查孩子的牙齿、颌骨发育情况,尽早发现问题。抓住‘窗口期’进行干预,往往能用更短的时间、更小的代价,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内容来源:潮新闻)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