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白糖麻糍滋味长 朱百尧

2025-07-20 15:40

来源:

我的故乡孙端皇甫庄,跨过一条田畻便是上虞哨唫。皇甫庄无市集,乡亲们若要“出街”,不是孙端便是哨唫。我自小听闻绍兴有样名点——白糖麻糍,但长什么样子,啥味道,一直只能在想象中品味。孙端、哨唫皆是小地方,没有店家制作白糖麻糍。这份念想,竟一直悬到高中,才得以曲折兑现。

白糖麻糍,顾名思义糯米粉揉制的软糯外皮,裹着晶莹的白糖心。父亲在城里工作,上高中后,我每月进城一次领取生活费。听说新河弄农贸市场有售白糖麻糍,轮船甫一靠岸城北桥,我便直奔而去。新河弄是彼时城里最大也是最闹猛的露天市场,叫卖声此起彼伏,烟火气极旺:“糖糕印糕,大饼油条!”“白糖麻糍条头糕,4分钞票一两粮票!”循声觅去,却只见人潮,不见麻糍踪影。正焦灼间,西边走来一位挑担老者:“来,4分钞票一块!”挤近一看,却是金黄的姜桔糖,并非心中所盼。

“哪里有白糖麻糍?”我向一位摆摊的大娘探问。“呶。”大娘回身一指西北角,“那边小屋里。”

找到店铺,囊中羞涩,没有购买。次日领了生活费,我才郑重买了一个,还向店家讨要一张纸,小心包好,塞进挎包——我是存了心思的,要带回学校,在同窗面前显摆一番这“稀罕物”。

孰料,到宿舍打开挎包,心瞬间沉了底。麻糍早已被挤破,黏稠的糖汁肆意流淌,浸透了书本杂物,挎包内一片狼藉,甜香里混杂着狼狈与懊丧。

一个月后,再度进城。四位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央我代买麻糍,一人一个。前车之鉴犹在,此番我备了一只铝质饭盒,将购得的五个麻糍整齐码入,盖紧盒盖,一路护在怀里。

然而好事多磨。回到学校,满怀期待打开饭盒,众人皆瞠目——五个麻糍竟如胶似漆,紧紧抱作一团,难舍难分。若强行撕扯,糖汁必破皮而出,而那流淌的甜汁,正是麻糍的魂魄所在!

“有了!”绰号“小猴子”的马达同学灵光一闪:“反正是一人一个,我们接力着吃!”于是,从我始。我将饭盒放在桌子上,双手小心地托起麻糍,轻轻咬开一角,吮尽糖汁,再吃尽那软糯的外皮,然后传给下一位……如此“接力”,糖汁点滴未失,只是苦了最后那位同学,他早已是“望眼欲穿”,馋涎满口。

真正让我从容品味到白糖麻糍的是在第三次进城,地点换了解放路上的“荣禄春”点心店。这天,店内十分清静,我拣了靠窗的位子坐下,要了两个麻糍。有了经验,深知不可鲁莽。若贪嘴猛咬,“嗞——”黏稠的糖汁便会飞溅而出,粘在脸上手上,狼狈不堪。我拿起一个,屏息凝神,在温软的表皮上轻轻咬开一个小洞,随即含住,慢慢吮吸。刹那间,一股浓稠、细腻、清甜无比的糖汁,裹挟着纯粹的米香,在舌尖温柔地弥漫开来,随后滑入喉咙,直抵心脾。窗外的喧嚣远了,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两个麻糍,竟让我消磨了近一个钟头,差点误了坐船。不过,这次品尝,我十分享受,每一口吮吸,都是对这份迟来美味的虔诚朝圣。

如今,白糖麻糍市面上到处有售,只是再尝时,总觉得滋味不复当年。或许,并非麻糍失了本味,而是我们的舌尖早已被岁月和层出不穷的佳肴宠溺得过于“富足”。那曾照亮贫瘠岁月的一口甜糯,褪去了旧日的光环,悄然沉入了记忆的河底,化作一缕平凡却悠长的乡愁。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