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何心乐
年龄:80岁
退休单位:诸暨市安华镇中心学校
爬山,绝对是项卓越的好运动。
爬自然的山,一得乐趣,二得理趣,三得天趣。爬精神的山,又何尝不是如此!
过去这20多年的退休时光里,我在家里每天“爬山”8小时,爬四座独特的大山。这四座大山,既蕴含自然的韵味,又承载着精神的重量。
第一座叫“王山”。我每天早晨6点起床,练书法两小时,选择临摹的帖子是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圣教序》,学书圣的字,无异于攀登一座高山,我天天循着“米字格”往上“爬”,一爬就是20年。去年,我收集近3年的临摹作品,编印了一套《心乐临作》。这些带着生活印记的笔墨,都成了攀登路上的青苔,记录下我每个平凡日子里的坚持。
第二座叫“华山”。爬“华山”,是指我学二胡拉的是华彦钧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誉满全球的中国民乐代表曲,也称得上是这个领域里的一座大山。每天晚饭后,我跟在几位演奏家的后头“爬山”1小时,也爬了20个年头。前年一次演奏后,一位志愿军老兵对我说:“你已拉出了月光下的沧桑。”那一刻,音乐之山的云霭似在眼前。
第三座是“书山”。我这辈子对书籍的热爱近乎痴迷,家中已拥有上万册藏书。退休后,我每日都会抽3小时,全身心投入到“书山”的升嵴探索之中:我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有重点、有系统地进行阅读,在字里行间汲取智慧的养分,向着知识的巅峰攀行。
第四座是“文山”。退休后,我每天利用午休后的两小时写作,已经成书和脱稿而尚未付印的作品字数早已超过300多万字。若以一般书籍使用的小四号字,一个字高4.23毫米计算,将这些文字层层堆叠,就能叠成一座海拔超过12000米的巨岳!
2001年,我一退休回家,就挑选出先前在杂志和报纸副刊上发表过的部分文章,交作家出版社出了第一本散文随笔集《雅事》;2004年,有幸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2007年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印行了长篇人物传记《玫瑰夫人——魏珍传》和散文集《雅室》;2008年,我又成功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出版《上善若水——边田水传》;2013年,参与《中国共产党诸暨历史》(第二卷)编写;2016年,家庭被评为全国“书香之家”……回想起来,我这辈子这一件又一件可以称得上“有意思的大事”,全是在我退休之后实现的。
我以为,要做成一件“大事情”,三个条件至关重要: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二是要专注执着,三是要坚持不懈。这正如爬山,只要你胸中有目标,专心致志坚持攀登,总有一天会爬上山顶,领略到无限风光。
(翁佳美 张伊力 石天申整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