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说好的“带娃费”不给了 丈母娘将女婿告上法庭

2025-07-20 15:32

来源:

不少年轻父母无暇带娃,将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有的还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老人带娃该不该收费?年轻人说好了给钱又不给了怎么办?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人民法院最近审理了一起相关案件。

2020年,马某与周某女儿共同生育小孩小洋(化名)。由于马某平时在外务工无暇照顾家庭,便将小洋交由丈母娘周某负责照顾,双方于2021年10月1日共同签订《劳务合同》,约定周某为马某提供照顾小洋的服务,马某每月支付周某的劳务工资5000元。没想到好景不长,马某遭遇了经济困难,双方协商暂按每月4000元支付,剩余每月1000元暂欠,后续按马某经济情况补发。

马某一开始按照约定每月支付劳务工资给周某,2024年6月后便拖欠支付工资,经多次催告还款无果后,周某无奈之下将马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马某向其支付劳务工资等款项合计69500元。

庭审中,马某辩称,自己与丈母娘签订的《劳务合同》经口头通知已于2024年4月17日解除,之前的合同义务已履行完毕,后续带娃为周某的自愿行为,不该计算报酬。同时,马某称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已无力负担每月5000元的“带娃费”。

法院在审理后认为,未成年人的父母具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祖辈对未成年人并不负有法定抚养义务。如果子女有抚养能力但将孩子交给老人长期抚养,在法律上老人没有法定抚养孙辈的义务,因此老人有权向子女要求由此支出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孩子生活的基本开销,如食品、衣物、教育、医疗等。

本案中,马某委托周某照顾小洋,双方签订《劳务合同》并约定了具体报酬,基于合同约定,马某应当支付周某每月5000元的劳务报酬。现马某怠于履行支付报酬的义务,周某有权要求马某支付报酬。综上,法院依法判决马某给付周某劳务工资等69500元。

法官表示,丈母娘帮忙带娃并非法定义务,而是基于亲情或协商的“自愿行为”。若女婿未主动支付费用,法律不会强制要求报酬,但若女婿曾以书面形式承诺支付报酬(如签署协议或承诺书),女婿与丈母娘则构成了合同关系,那么从合同约定角度子女需要按照约定支付“带娃费”。此外,丈母娘若在带娃过程中存在垫付的抚养开支(如生活费、教育费),则可依据委托合同或无因管理主张返还。

尽管法律未强制要求支付报酬,但老人带娃的辛劳应被尊重,父母应履行抚养小孩的义务,避免让老人“出钱出力又寒心”。从法律角度看,建议子女与老人提前明确费用分担方式(如书面协议),避免纠纷;从情感角度看,子女应主动感恩老人的付出,而非将亲情援助视为义务。家庭关系的和谐,既需要法律规范,更离不开相互体谅与沟通。

(据湖南高院微信公众号)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