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根根分明、纤毫毕现,笔尖在纸上游走,轻重缓急间,一只振翅欲飞的鸟儿已跃然纸上。在柯桥区柯桥街道新中泽社区文明实践站的一角,56岁的缪招花正全神贯注地临摹一幅钢笔画飞鸟图——她执笔的姿势从容优雅,下笔的力道张弛有度,每一道线条都透着超越初学者的老练。谁能想到,这位笔下生花的创作者,竟是今年3月才开始接触钢笔画的“新手”。
退休后重拾儿时热爱
作为一种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创作形式,近年来,钢笔画在银发群体中悄然兴起。这种以线条为语言的艺术,既蕴含着中国书法的笔墨韵律,又兼具西方素描的立体造型,恰好满足了银发一族对“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追求,逐渐成为退休人士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宠。
缪招花也不例外。“我从小就对美术充满兴趣,可年轻时被工作绊住了脚步,这份热爱只能深埋心底。如今退休了,终于能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今年56岁的她曾是一位社区工作人员,退休后在柯桥区老年大学与钢笔画结缘,自此打开了一扇生活的新大门。
看似简单的钢笔画,实则暗藏玄机。在作画时,钢笔的执笔角度、施力方式与日常书写差异显著。“第一节课就让我大开眼界,老师教我们笔画运用,光是一横一竖就练了整堂课。”缪招花感慨,“钢笔画看着容易临摹,实际上非常考验人的耐心。”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缪招花慢慢摸索出了钢笔画的“门道”。“现在看什么都像在看画,”她边说边比画着,“就拿这片树叶来说,轮廓上的小锯齿、叶脉的纹理,每个细节都要仔细观察,再用线条精准呈现,这样画在纸上才能活灵活现!”
钢笔画里的第二人生
最近,缪招花忙着备战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比赛。一幅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她反复修改了近一周时间。钢笔画下笔纤细,需要通过细腻的笔触叠加来表现明暗层次。为此,她总是先用铅笔打底,有一点差错就擦掉重来,有时一个细节要修改十几次,直到完全满意才用钢笔定稿。
这份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她的画技突飞猛进。从最初临摹简单的花鸟,到现在能驾驭复杂的人物、动物题材,每一幅作品都见证着她的成长。在老年大学的绘画班上,她不仅获评“优秀学员”,更成为老师口中的模范生。“缪招花对艺术的执着令人敬佩,有时课堂作业没完成,她也要回家挑灯继续。”授课老师赞叹道,“她总在钻研如何让线条更生动,有时为了一片树叶的纹理,能反复练习一整天。”
雨打窗棂的午后,往往是缪招花最享受的创作时光。“听着雨声沙沙,笔尖沙沙,心里特别宁静。”缪招花说,在她看来,这些交织的线条不仅是画作,更是滋养心灵的神器。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