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今年是深入推进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关键之年,区农业农村局将坚持“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导向,聚焦政治塑魂领航,守牢为农惠农初心,不断锤炼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本领,以过硬作风为打造共同富裕的县域标杆提供坚强保障。
一、聚焦政治塑魂,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见行见效
增强赓续根脉的思想自觉。从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到跻身全国“十强区”;从战天斗地的围涂造田、打造东湖农场红色标杆,到两度捧回“神农鼎”,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奋斗创业的意识,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走在前列。面对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命题,唯有翻篇归零、笃行不怠、躬身耕耘,方能在“三农”工作的广阔舞台中开新局谱新篇。
增强闻令即行的政治自觉。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出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深化“千万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总抓手,一体推动“北湾区、中都市、南花园”协同发展,补齐南部山区、水源地保护区发展短板,总结提炼具有“柯桥味”的现代化发展经验,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增强实干争先的行动自觉。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抓实干才能攻坚克难。坚持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围绕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申报、产业链建设、信息报送宣传报道等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老带青”、“一对一”帮带及年轻干部揭榜挂帅、项目领办、一线赛马机制,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任务,在全局上下形成心中有责,肩头担责,认真履责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为农惠农,推动“城乡和美”新图景落地落细
围绕共建共享,激活发展动能。创新联农带农惠农富农机制,谋深谋实“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中心村)”发展轴建设,迭代创新“乡村共富联合体”模式,实施共富片区全域化规划,实现以强带弱、以长补短;做深“土特产富”文章,加快培育“鉴水源”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强“6+X”农业全产业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共富工坊等嵌入布局,推动全产业链提品质、扩品类、创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活水”,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巩固农民收入全省前二的领跑态势。
围绕可感可及,补齐民生短板。坚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设全省和美乡村“三大行动”试点和首批全省乡村数智生活馆整县制试点,确保农村人居环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紧扣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补齐“一老一小”短板,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扩大“15分钟公共服务圈”覆盖面。迭代升级驻村指导员制度,加快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围绕所急所盼,推动资源下沉。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成败在于农民群众所盼所需。坚持每年出台“三农”高质量发展政策,并适当向南部山区倾斜,“三农”资金兑现率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组建柯桥区现代农业产业帮扶团,成立柯桥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建立“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乡村人才创业园,在全市首试“农创保”保险,为农创客创新创业解决“后顾之忧”,畅通技术、人才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三、坚持长效治理,推动“共同富裕”新篇章做深做实
扎紧制度“篱笆”。通过制度升级,划清权力边界、强化监督约束,为乡村振兴筑牢廉洁防线。建立健全资金管理、项目监督、群众参与等制度,深化开展“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实施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电子)推广应用试点,加快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电子化审计。严格规范涉农资金申请、审核、公示、发放流程,依托数字平台直补,避免资金截留、挪用,通过刚性约束,杜绝“微腐败”现象。
紧抓纪律之弦。坚持严字当头,强化监督问效。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联合纪检、审计、群众监督等各方力量,对发展轴建设项目、乡村振兴资金、民生实事工程等实施跟踪问效。突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足用好大数据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露头就打、从严从快查处。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快查快办,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严明的纪律保障政策落地不走样。
涵养廉政清风。结合学习教育,加强干部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鼓励镇村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名人名士、村情村史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清廉因子、廉洁元素、廉政文化,通过“一村一品、标本共建”,形成“点上创品牌、线上扬廉风、全面抓创建、全域促提升”多层次清廉村居体系,着力绘好清廉村居“全景图”,为推进全域共富涵养“廉动力”。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