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在江南水乡,河水也重新变得清澈,但今天恐怕已没有多少人会摇船了。尤其是年轻人,不但不会摇船,可能根本不知道摇船和划船的区别,以为这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应该是同一回事。
其实,在我小时候,摇船和划船是分得很清楚的。摇船用橹,划船用桨;摇船一般是大船,划船基本是小船,所以又有一说法叫小划船;摇船必须站着才能摇,划船大都坐着划。那时在乡下,绝大多数男孩子都会摇船和划船,不少女孩子也会,因为不学会,你就干不了很多农活,家里的许多事也无法办成。就像我家,虽然算不上正儿八经的农民,但我们兄弟几个都会摇船和划船,好像也没正经学过,似乎无师自通,在船上,胡乱摇着、划着,船会向前进,琢磨着调整方向、快慢,多练几次,也就慢慢会了。当然,开始时手会起泡,胳膊会酸痛,船会磕磕碰碰,但船到桥门自会直,只要不是大风大雨天,总能到达目的地。那时,把生产队里分得的稻谷用船送到碾米厂去,是每家每户必须要做的功课,否则就会吃不上饭。我们的小村子里没有碾米厂,但邻村有,距离不远,但走陆路得绕来绕去就有点远了,一个人挑担也挑不了多少稻谷,所以必须用船,把全家人一段时间的粮食都去碾成米。另外,万一家中有人生病且比较重,也得用船送去卫生院。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船,所以,对于当年我们这些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摇船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技能。
说真的,我们摇船是应急的、打打酱油的,摇起船来歪歪扭扭,速度有快有慢。有时临时找不到船桨,就用一根扁担代替,那就更慢吞吞的了。而真正的摇船是颇有讲究的,譬如那时的埠船,可都得精壮汉子上阵,还得有经验,可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要讲速度,4支橹加一把桨,船尾4个人摇橹,船头还有一个人扳桨,互相配合很默契,有节奏,有气势,船行进得飞快,船头水哗哗直响,浪花飞溅。摇小橹的负责把握方向,其他人各尽其力,奋力向前,到一个停靠站了,船头扳桨的放下桨,站起来拿起撑杆,选择合适的方位用撑杆抵住岸边,使船稳稳当当地停靠在合适的位置,让客人或者货物安全地上下。这绝对是富有艺术魅力的场景,比起坐乌篷船欣赏风光,要壮观得多。可惜当年人们为了生计,忙碌着,奔波着,没有什么心思去欣赏和体味。
而今,水乡的交通状况彻底改变了,公路、铁路、地铁,乃至小飞机都各显神通,曾经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船”,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会摇船的人自然极少了。因而,几个景区的乌篷船成为游客追捧的热点。新推出的水上游线用的游船,那是用机器动力的。我有时会想:这游船如果还是摇橹扳桨,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别了!摇船,划船。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