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牛新闻推出绍兴首档原创夜读专栏《夜读》。所有文章由越牛新闻记者和越牛特邀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这里有街头巷尾的市井人情,有职场家庭的酸甜苦辣,有平凡人生的非凡瞬间,也有天马行空的小说爽文。今晚9点,我们来读《预制菜让我过得更潦草了吗》。
【福利放送】
用文字记录思考,用分享点亮共鸣。今天起,您在《越牛夜读》栏目留下的每一条真挚评论,都将能为参与抽奖的“入场券”。(福利详见文末)
预制菜让我过得更潦草了吗
作者:玥玥
随走随吃麦当劳,能坐就选老乡鸡。如何快速解决工作忙碌时的温饱问题,这是我的答案。此前被“黑色液体勺国潮外卖”和“外卖小哥教你避雷”等帖子刷屏的我,本着吃出问题好歹找家连锁名牌好维权的心态,义无反顾地把麦当劳和老乡鸡作为了打工日常的快餐首选。
麦当劳的知名度无需多言,老乡鸡在我生活的城市却算不上太火,由于口味还算不错,我总是逢人便“安利”一遍,后来他们叫我老乡鸡野生水军。
只是每每提及总有人会来上一句,“你怎么爱吃预制菜啊?预制菜重油重盐吃了更胖”。
“他应该……也不全是预制菜吧。”一开始我了解得不多,言语中还带着一些心虚和谨慎,又一下子被提及身材管理的问题愈发尴尬起来,对美味的选择被全盘否定,又带着一些无知的愚昧被揭穿摊在台面上的窘迫,我没有再多说什么。
可是如果它干净、还算好吃、价格合适,预制菜又怎么了呢?但听周遭人的意见,预制菜似乎就是低人一等,我也一直没有太明白,到底哪种算预制菜?“全是添加剂”“没有锅气”“不好吃”……只是在网上,总会看到这样的字眼和预制菜画上等号。
后来我搜索到了老乡鸡发布的食品安全公开信和一张菜品分布表,现做菜70.6%,半预制27.7%,复热预制仅1.7%。我长舒一口气,暗暗对着表检索着自己常吃的爱吃的那几款菜品。太好了,是净菜加工现炒的,大概不算用预制菜吧,我又仔仔细细地看了表中料理包加热的那些“嫡系”预制菜,我想我要把他们都记住,可千万不要吃到了。
料理包重油重盐没锅气所以被“避雷”可以理解,但是“半预制”却似乎是我家中的常态,虽然有做饭的习惯但天天下厨房对打工人而言实在是疲惫不堪,又不愿将就,学着自媒体上美食博主的一周备餐,我也常常安排上焯水冷冻的蔬菜,炖好的高汤分装做成自制浓汤宝,还有定量冷冻的“一拳”米饭等等。
细细想来,这似乎也不比外面餐厅的半预制高明到哪里去,稍有不慎处理保存不当不光会前功尽弃没准还有食物中毒肠胃炎的风险。事实上,上班之后我的做饭技能没有太大的长进,也曾经尝试过透明塑料盒里装着的宫保鸡丁、鱼香肉丝,他们往往由已经切配洗净的食材和香料、调味酱包组成。
如果规矩地按照操作步骤来,最终菜肴的成品不仅好吃,甚至有点惊艳。这怎么不算一种弯道超车?当我还在为用预制菜“作弊”算不算厨艺进步踟蹰时,我发现,花胶鸡煲、猪肚鸡这样的预制“大菜”早就搬上了很多人的年夜饭桌。
当“3分钟搞定一顿饭”成为现实,当“加热即食”成为年轻人的厨房常态,预制菜悄悄地在改变我们的饮食方式。很多人认为,做饭的仪式感在于“从零开始”的过程——洗菜、切菜、翻炒、调味,每一步都充满烟火气。但现实是,现代人时间碎片化,工作之余谁还有精力慢慢折腾一桌菜?
有人说预制菜让生活更便捷,也有人吐槽它让吃饭变得“像完成任务”。我忽然明白,预制菜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无论是外出工作充饥的一顿“老乡鸡”,还是省时省力的一周备餐,无不是为了让我拥有更多时间精力,去对抗或享受生活里的鸡毛蒜皮。
我开始思考我们对预制菜的抗拒,很大程度上会不会来源于潜意识里,认为和预制菜让人把生活过得潦草。不健康对不起自己的身体,没锅气对不起自己的心理,我们嘲笑预制菜是“工业化的味道”,却又不得不承认它的便利;我们怀念“锅气”的鲜活,却又被快节奏的生活逼得节节败退。
预制菜的出现,恰恰让“吃饭”这件事变得更高效,而“享受美食”本身,才是生活仪式感的核心。或许预制菜本身并无好坏,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使用它。“做饭是小事,也是大事。”在这快与慢、新与旧的拉锯中,人终究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
越牛夜读 | 留言有礼,晨光相伴
即日起,若您在《越牛夜读》栏目内已发布的文章内留下评论,就可于(7月21日)9:00参与抽奖。
我们将在留言区抽取10位幸运读者,每人送出1份的鲁迅家酒二十年陈黄酒(价值280元)。
领取地址:牛市倍自提点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鹿池路伟丰文创园艺博楼一楼(伟丰号绿色建筑物旁)
思想与美味同行,期待您的足迹与思考!
(点击下方可阅读往期越牛夜读文章↓↓↓)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