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夏日童趣

2025-07-18 17:33

来源:

小时候,家住一条小河边。小河没有名字,村里人都叫它“浦”,我的老家也因此叫作“沿浦”。

盛夏,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小河恰如一条绿色的飘带,缓缓流淌,成了我们这群野孩子的乐园。其中,三五结伴去河里摸虾、抓鱼、挖河蚌,是最乐此不疲的事。

虾是正儿八经的野生虾,躲在河岸的石缝里,我经常徒手去摸。虾的头上顶着一把锯齿状的额剑,非常锋利,倘若刺到手指上,挺痛,伤口还会渗出鲜血来,所以得格外小心谨慎。我没少被虾刺过,趁我惊慌未定,虾就脱手纵身跳回水里,没了踪影,很是惋惜。摸上来的河虾呈灰褐色,晶莹透亮,放进竹篓里活蹦乱跳,拿回家,母亲用沸水一焯,全身彤红,肉质细嫩,香气扑鼻,味道极其鲜美。

鱼是那种喜欢群聚群游在水面的小鱼,家乡话称之为“厂鱼”,用盛饭的竹箩去抓,需要耐心和一点小技巧。我用一根细竹竿系在竹箩的提手上,然后把它浸没在水中,远远地屏气凝神守候着。因为“厂鱼”很惊觉,一有风吹草动马上打挺逃之夭夭。不过,“厂鱼”禁不住饭香的诱惑,会成群结队地游过来。一旦进入竹箩觅食,便可迅速拉起竹竿,把竹箩提出水面,鱼为食亡,只好乖乖束手就擒。“厂鱼”肉少刺多,不宜清蒸或红烧,最好的吃法用油炸,在滚烫的油锅里,连骨头也炸酥了,直接放嘴里嚼,酥酥脆脆的,老香了。

河蚌总是在河床的淤泥里窝着,我不停地用脚去踩。河蚌是笨拙的,当踩到它时,也不会逃跑,我只管潜入水中,轻而易举把河蚌从脚底挖出来。河蚌一般都有巴掌大,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那深绿色的外壳上,同心扇形花纹层层铺开,宛若一个玲珑的艺术品。挖回来的河蚌,需用清水养上两三天,待泥沙吐净后才可食用。河蚌好吃,剖河蚌也很有讲究。本来全张开了壳的河蚌,母亲的手刚伸下去抓,蚌壳就急速闭合。母亲就顺着蚌壳间的那条缝隙,将刀锋插进去,用力往下切,只听见“咔嚓”一声,河蚌一分为二。运气好的话,还能从个头儿大的河蚌里发现珍珠。我最喜欢吃韭菜炒河蚌肉,肉鲜而韧,很有嚼劲,据说还可清热降火,消炎生津。

记忆里,用这些河鲜下酒,是父亲最惬意的时光,微醺的脸上常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对此也情有独钟,即使用汤水淘饭,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儿时的夏天,临河亲水,感知河的恩泽、水的馈赠,让我多了一份亲近自然的天性,感受收获的美好。时光荏苒,转身间我已步入花甲之年,但珍藏在岁月里那份快乐的童趣,一直难以忘怀。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吴仲尧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