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朋友家喝茶,在厨房间发现很大一块肉!说不会变质,可以长期放着,是从她嵊州老家带回来的。”不久前,绍兴上虞老饕茅草去朋友家喝茶发现的一块肉,从外表看肉已变质,但后来发现,不仅可以吃,甚至还能生吃,她发到“小红书”上的这篇“美食帖”竟让170多万网友顿时兴奋了起来,甚至连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地外国友人也加入了讨论。
小红书百万阅读背后:
从“变质疑云”到一桌风味
“一块绍兴腌肉引发的全网百万人大讨论,这是我没料到的,现在阅读量还在往上涨,根本回复不过来。”茅草说,朋友老家是绍兴嵊州贵门乡的,她带来的这个肉是玠溪腌肉,其历史悠久,非常美味。
当天茅草在朋友厨房看到夏天这么挂着一大块肉,只觉得不寻常,就顺手拍了照片发了一篇“小红书”笔记,谁料这篇帖子在两三天后开始火了,很多人进来看这块大大的咸肉并点评说,“这个肉哈喇掉了,不能吃了。”
事实上,玠溪腌肉是嵊州贵门下面高山村落的玠溪一绝,是靠近东阳地区的一个村落的特产,这肉可以放置很久,就是室内挂着就行,在梅雨季晒几次。当然吃的时候需要切掉外面发黄的部分。这块肉已在厨房挂了7个月,本打算继续存放。为了证明它的“清白”,茅草和朋友们干脆组了场“风味实证宴”。
冬瓜咸肉汤的清爽、咸肉蒸毛豆的鲜香、咸肉青菜饭的软糯、咸肉炖芋艿的绵密……满满一桌菜端上来,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更令人惊喜的是,它竟能像火腿般生吃,咸香交织,别有风味。这场“直播式尝鲜”彻底扭转了舆论,质疑声渐渐变成了好奇与赞叹。
风味无国界:从江南山村到全球餐桌的腌制智慧
“美食真的不分国界。”茅草感慨道。随着后续帖的更新,评论区成了一场跨地域的风味交流会。全国网友纷纷留言,说自家家乡也有类似的腌制肉——有的用盐腌,有的靠烟熏,有的经腊制,有的凭风干,叫法各异,却藏着相通的生活智慧。大家热络地分享着储存诀窍:“我们那的腊肉要挂在通风的房梁上”“熏肉得用柏树枝,香得很”;还交流着烹饪灵感:“炒蒜苗最搭”“蒸南瓜绝配”。
更意外的是,国际友人也加入了这场对话。美国、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网友隔着屏幕用英文留言说:“我们也吃这种腌制食品,完全没问题!”“美味的,OK的!”……茅草索性翻出翻译软件,一边和全国吃货聊得火热,一边向外国朋友介绍:“这是绍兴嵊州的玠溪腌肉,是我们这儿的特色风味。”
茅草最近一直在线上和吃货网友们进行交流,一块腌肉成了连接不同文化的味觉纽带。
从网友讨论中梳理中国腌肉风味图谱——
嵊州贵门玠溪腌肉:高山村落的时间馈赠
玠溪位于嵊州与东阳交界的大山深处,家家户户腌肉是历年的传统。这块引发上百万网友关注的腌肉主人单杭英介绍说,一般贵门玠溪腌肉是从冬至以后开始腌。和金华火腿腌制过程基本一样。腌制好的咸肉没有切开正常情况下可以保存一年,火腿可以保存2~3年,但需要晾晒。现在晒好后一般会选择放入冷库或者冰箱保存了。
“每年我爸都会给我带一刀腌肉,可以吃很长时间。”单杭英说,家乡出去的人有的就特别想念这一口,过年前就跟村里制作腌肉的人提前定制。
重庆城口老腊肉:高炕慢火里的山地滋味
在许多重庆人眼中,城口老腊肉不是含亚硝酸盐的不健康食品,而是传统工艺高炕慢火烘炕而成的健康食品。
为了让新鲜的猪肉存放得更久,先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有的用盐腌制,在不少地区很盛行。有的采用柏树枝、桂花枝熏干,在川渝地区很流行。有的采用风干方法,在北方较常见。而在所有的方法中,城口老腊肉使用的方法最为特别,用高炕慢火,低温发酵。在城口山区,海拔高,不少地区雪季长达半年。因此,山民都有围炉的习惯,炉火上方,是一层层的腊肉,经过数个月的烘炕,这样老腊肉能够保存几个月,乃至几年。
制作老腊肉需要慢功夫。从分割,到入缸,到上炕,需要几十天的工夫。其间,猪肉与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发生反应,进行发酵,形成了软糯无比的老腊肉。
四川水晶腊肉:七腌八酱里的川味巧思
冬至前后,四川人家家户户就开始做腊肉,做好的腊肉可以吃到第二年。四川的腊肉有很多流派,其中青城山古法老腊肉颇为著名。青城山老腊肉采用民间传统工艺,根据口味不同,将宰杀的鲜土猪肉加盐、白酒、五香粉、辣椒等物进行腌制。所谓七腌八酱,说的就是制作腌肉要腌七天,制作酱肉要腌八天才能充分入味,这样熏制出来的腊肉外表色泽金黄,内里红白分明,瘦肉酱红,咸度适中,腊香浓而无烟味,酒饭均宜。
在雅安到西昌、攀枝花一带,还有一种叫做油底肉或坛子肉的食物,是把肉切成小块,加盐、辣椒、花椒腌制入味后,再把肉块放油锅里炸去部分水分,然后把肉和油一起装入土瓮里,一个月以后可开坛食用。
油底肉如当地的火腿一样越存越香。油底肉的色泽有些类似酱肉,它既有腌肉的质感,又有腊肉的陈香,还可以用炒、炸、炖、煮等方法与儿菜等相配烹制成菜。不过最常见的吃法是,把油底肉直接切成薄片,装盘上桌。
安徽铜陵腊肉:“二月二”品尝的本土鲜香
在安徽铜陵乡村,做好的腊肉,一般要留到第二年开春以后再吃,当地有“二月二,吃腊肉”的说法。把腊肉切成薄可透亮的片状,再用面粉加鸡蛋粉调成面糊,把一片片腊肉码在盆里,均匀地裹上面糊,下到在沸腾的油锅里炸,吃起来酥香可口,相当下饭。当然也可以煎着吃,煎出来的腊肉更加韧性有嚼劲。
选用本地黑猪做的铜陵腊肉,虽然不如四川、湖南的腊肉烟熏十足或辛辣多味,但也自带一种安徽本土的淳朴。在铜陵,腊肉的吃法既接地气又多样化,大蒜炒腊肉、芹菜芽炒腊肉、藜蒿芽炒腊肉……当地特色的应季时蔬,巧妙地熨帖了腊肉的丰腴。
(本文图片由田张波摄)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珏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