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为了提高初中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近日,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镜湖校区806班“志远小队”,开展了一场趣味十足的环保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参观越城区垃圾分类科普中心。活动致力于通过互动式教育,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技巧,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走进越城区垃圾分类科普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电子墙,实时显示着全区各街道的垃圾分类数据。红色、黄色、绿色的数字不断跳动,就像城市的“环保心电图”。现代化的展览设施和生动的科普内容便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和亲身参与的互动体验,我们了解到垃圾分类并非简单地将垃圾分成几类,而是一项涉及资源回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在中心展示区,一系列数据和案例令我印象深刻。例如,回收一吨废纸可生产约850公斤再生纸,这不仅大幅节约了木材和化工原料,还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及能源消耗。这些数字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通过科学的分类与回收,就能让它们焕发新生,重新造福社会。
实践环节中,有趣的互动游戏让我们乐在其中。在模拟垃圾分类的体验中,我们掌握了如何准确区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的标准与方法。这些寓教于乐的形式,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分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触动我心灵的,是科普中心展示的那些因分类不当导致环境污染的真实案例。随意丢弃的塑料袋、废电池、过期药品等,不仅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更直接威胁着动植物的生存和人类自身的健康。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强烈地警示我:垃圾分类绝非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而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品质,更关乎地球的未来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初中生,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但只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垃圾分类,无数微小的力量终将汇聚成守护家园的强大洪流。
志远小队队长:周渤屹
队员:赵轩浩、鲍正伟、夏梓珞、俞心怡、钱筱雨、王至轩、应雨铉、王岑然
指导老师:许夏燕老师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方嘉华 编辑:张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