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滨海新区的广袤田野稻浪翻滚,清香四溢。随着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新区各地农户抢抓晴好天气,顶着高温组织农机收割,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双抢”景象。
在马山街道赏余村,钰莹家庭农场负责人马月明正组织多台大型机械加紧收割300多亩早稻。“要赶在天气变化前完成收割,减少水稻倒伏风险。”马月明告诉记者,农场今年的早稻干谷亩产近550公斤,较去年增产明显。
而在孙端街道榆林村,绍兴八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800亩早稻近日也迎来了最佳收割期。沉甸甸的稻穗饱满低垂,在盛夏微风中轻轻摇曳,汇成一片金色的稻浪。4台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穿梭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收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脱粒的稻谷通过管道送入运粮车,粉碎后的稻秆则均匀撒回田间。
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 越牛新闻记者 骆烨/摄
八福农业总经理吴冬冬站在田埂上,望着满载稻谷的车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的早稻亩产预计能超过500公斤。全程机械化收割,效率大大提升,只要天气好,3天就能完成收割。”吴冬冬告诉记者,收割完后,紧接着要翻耕、施肥,为晚稻插秧抢时间。不远处,旋耕机已开进收割完毕的田块,正在进行灭茬、起浆、平整土地作业,为晚稻插秧做准备。
同样的丰收景象也在孙端街道皇甫庄村上演。在村内种粮大户范存鑫的指挥下,3台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往来穿梭,开启早稻抢收工作。2辆运输车紧随其后,谷粒如“黄金雨”般倾泻入舱,车辆装满后便送往不远处的八福农业稻谷烘干加工中心。“趁着天气晴好,得抓紧把早稻收完,早收早安心。”范存鑫抹了把汗说道。
范存鑫今年种植的330亩早稻长势喜人,湿谷亩产达650公斤,较去年每亩增加了50公斤。“从流水线育秧、高效率机插、无人机植保飞防,再到机械化收割与烘干,全流程机械化耕种有效保障了水稻稳产增收。”范存鑫告诉记者,加上农技专家的常态化指导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他的稻田迎来了今年首个“丰收季”。
稻谷归仓,及时烘干是关键。刚从田间收割运来的湿稻谷被送入八福农业稻谷烘干加工中心的收集仓,进入传输、除杂、翻转烘干等工作程序。完成烘干的稻谷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通过传输带送入仓储设备,等待后续入库。
八福农业的稻谷烘干加工中心共有8台烘干机,依托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控温度和湿度,工作人员只需在屏幕上设置参数,即可实现自动化、精准化烘干作业,设备全开日烘干能力可达240吨,满足企业自身烘干需求的同时,可辐射周边16个村庄,为其他种粮大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保障服务,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据了解,今年滨海新区种植的2万余亩早稻,目前已陆续进入收割期,后续计划种植连作晚稻2.1万亩。滨海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农机调度和技术支持,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双抢”工作,协调农机设备保障收割需求,全力保障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张柯 通讯员 金霞 黄叶华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