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热成像技术深夜救援被困老人 水域救援有了“会飞的救生圈”

2025-07-17 17:53

来源:

视频截图。

  记者 王文其

  本报讯 “从锁定位置到成功救出,全程不到5分钟,多亏了你们无人机的‘天眼’!”找到老人后,惊魂未定的家属紧紧握着民警的手感谢。随着暑期高温到来,各类事故频发,近段时间,一些新型的无人机救援神器开始大展身手。

  7月8日23时左右,一阵急促的指令打破巡特警大队的深夜宁静——越城区北海街道某厂区附近一位82岁老人失踪。当晚7点半,家属向北海派出所报警,民警找了3个小时无果,于是请求增援。收到指令后,越城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闻令即动,大队飞手携带装备仅用10分钟便抵达现场,并立即与派出所地面搜救组对接。

  面对能见度极低的深夜环境,无人机飞手操控搭载红外热成像设备的警用无人机升空。据了解,无人机“天眼”能捕捉到人眼无法识别的生命热源,飞手一边紧盯监控屏,一边不断对目标区域实施“扩圈扫描”。23点33分,监控画面突然闪现异常热信号——一处隐蔽坑中检测到人体温度特征!随后,地面民警根据无人机实时定位,直扑目标点。民警到达后发现,老人正蜷缩在1米多深的大坑里无法动弹。原来老人迷路后失足掉了进去。在无人机探照灯指引下,救援人员迅速救出老人,除了轻微擦伤,老人身体没有大碍。

  为应对夏季溺水高发期,最近,越城区的一些水域出现了“会飞的救生圈”。民警在岸上手持遥控器进行操作,救生圈就能够精准飞到水面设定的位置——这是越城公安近期推出的“飞行救生圈”,可进行1公里范围内的救援,通过飞行让救生圈精准抵达落水者身边。

  据了解,这款“会飞的救生圈”主体是一架无人机,按照救生圈标准打造,四周设有绳索把手,方便落水者抓握。前端还搭载防水云台相机和红外双光系统,既能实时回传搜救画面,还能在夜间清晰定位落水者,目前已进入实战演练阶段,接下来将逐渐推广应用。

  越城区公安分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许彦骅介绍,在一些溺水警情高发区域,除了“会飞的救生圈”,还会有无人机固定巡航,发现野泳情况后,能拍摄画面并推送给警方,安排人员及时劝阻,并进行空中喊话。目前,全区已有10处无人机机巢投入使用,让空中警力与地面警力紧密联动,迅速进行反应。

  “越城区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越城公安也在努力通过创新构建空警指挥体系,在城市上空编织一张空地一体、数智融合的安全防护网,打造多款无人机神器,守护群众的平安幸福。”越城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