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花生到货啦!”近日上午,新昌县羽林街道“羽林臻选”超市里,带着泥土气息的嫩花生被码放上架——几小时前,它们还在白杨村的田间,是街道联村干部杨恩君一路“护送”进城的。
农货出村,新鲜上市,这是羽林街道创新“下村+”服务的结果。地处城乡接合部的羽林街道,近年来面临发展的烦恼:一方面,困难农户优质农产品常陷于销路窄、价格低、损耗高的窘境;另一方面,部分年轻干部存在“键盘依赖”,深入基层缺乏有效抓手。在新昌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三年行动中,如何精准助农帮困同时又淬炼年轻干部?街道创新推出“羽林臻选·共富助农”活动,将每周三例行下村升级为精准助农的“共富直通车”。
一支年轻干部组成的“青羽助农团”迅速行动。他们利用周三下村契机,既走访关心农户生产生活,又化身“产品经理”,细致摸排各家各户可转化为收入的资源,一一记录在册。
“周一选品拍摄预售,周三农货准时进城,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羽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斌介绍,年轻干部为此各展所长,选品、写文案、拍摄、剪辑、编辑团购链接等,在学中干,在干中练。街道乡村振兴办还全程严把质量关,制定了详细的农产品筛选标准、检测流程和可追溯机制,让市民买得放心,农户卖得安心。
“在家门口就能把农产品换成真金白银,省心又暖心!”白杨村村民范大伯,家中散养的土鸭和鸭蛋品质虽好,却苦于范大伯因身体原因进城不便,成了“固定”资产。联村干部杨恩军走访时发现后将范大伯的农产品纳入“羽林臻选”名单,范大伯上月增收1200元。
羽林街道党工委书记潘卓敏介绍,“下村+”服务,不仅打通优质农产品进城销售“最后一公里”,有效盘活了低收入农户的富余产能,更成为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增长才干的宝贵实践平台。今年羽林街道干部已累计服务低收入家庭50余次,帮助低收入农户销售农产品达8万元。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