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福全街道福全山村,是秋瑾祖居所在地,1875年,秋瑾出生在福建云霄,生长在绍兴。小时候,她常随长辈回家祭祖,住在祖居,在这里度过一段快乐的少年时光。
少年时光
7月,烈日炎炎,挡不住人们去寻访“鉴湖女侠”的足迹。
酷暑下的福全屃石湖波光粼粼,这里小桥流水,人家枕河,一派水乡的自然风光。屃石湖是绍兴母亲河——古鉴湖的遗存之一,后来,秋瑾以母亲河为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号——“鉴湖女侠”,以此表明她毕生的志向。
记者了解到,福全山下的秋家溇为秋氏聚族而居之地,秋氏以耕织传家,自秋瑾十五世祖秋汝秀始,转为耕读传家。秋氏后人纷纷中举,出任地方官吏。据秋瑾父亲秋寿南(1850—1901)的中举史料记载:“世居福(注:覆)船山,移居都泗门内的老浒桥。”秋瑾虽出生在福建,但也常随家人返绍祭祖探亲。
秋瑾就义后,族人避难,祖居也逐渐破败,秋瑾的少时足迹,已难寻在故土留存的印记。一直到1995年,由福全山村秋氏后人出资,仿造祖宅修建了秋瑾祖居陈列馆,秋瑾的足迹,才得以重现。
秋瑾从小就崇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有很大一部分受益于秋氏之家风家训。据了解,秋氏祖先为人耿直,居官清廉,其家史背景对秋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少时回乡之时,秋瑾对故乡的人和事都十分关注,总是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有困难的群体。
作为一名出身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当年的秋瑾一定可以过得十分轻松惬意。这和她后来投身革命的人生轨迹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正是其可贵之处。
英雄印记
秋瑾祖居位于福全山村340号,一处清代风格的院落,前后都有天井,地方不大,但十分肃穆、庄重。
走在陈列馆内,厅堂中央摆放着秋瑾的半身雕像,背后的墙上书有“巾帼英雄”四个大字。馆内陈列的内容用“秋风秋雨话秋瑾 千秋万代铸侠名”来概括,展厅内主要以图片、雕像、实物等陈列品为主,并设计了部分重要的立体场景。站在展厅内,与这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段段文字相望,让人不禁产生与女侠隔空对话之感。
福全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天的秋瑾祖居是2022年福全街道投资200余万元,在秋瑾祖居陈列馆的基础上重新修缮的。经过修缮,陈列馆内的秋瑾文化展示得以提档升级,展陈内容更完整,展陈载体也更丰富。陈列馆增设了10余台数智设备、一台讲解机器人和一处电子大屏幕,更是设置了互动邮件答题系统,让游客参观更具体验感。
为弘扬秋瑾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福全每年都会举办秋瑾系列主题活动。今年4月2日,街道以“鉴湖女侠魂·百年家国心”为主题,启动秋瑾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其间将举办主题展览、学术论坛、红色研学行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弘扬和传承秋瑾精神,让“秋瑾精神进万家”。
在福全,除了秋瑾祖居,还有秋瑾公园、秋瑾像、秋瑾纪念亭等多个传承秋瑾精神的公共空间。今年春天,秋瑾雕像正式揭幕,成为福全纪念秋瑾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
校名秋瑾
秋瑾幼儿园、秋瑾小学、秋瑾中学,在绍兴为数不多以名人命名的学校里,以秋瑾命名的学校都集中在福全境内。“以秋瑾之名”,是这些学校的骄傲,更是福全的骄傲。
在秋瑾牺牲80多年后,秋瑾的故乡开始出现了以“秋瑾”为校名的教学变革。1994年,柯桥区福全镇中心小学易地新建,改名为秋瑾小学;1995年,福全镇建成柯桥区秋瑾中学;1997年,又建成秋瑾幼儿园。这些以“秋瑾”命名的学校,无一不弘扬“鉴湖女侠”革新、竞雄、爱国的精神。
在这些校园内,随处可见秋瑾元素,展现出浓浓的秋瑾遗风。在秋瑾幼儿园内,秋瑾精神的传承从娃娃抓起,孩子们从小就听秋瑾的故事长大。
秋瑾小学以秋瑾自刻印章“读书击剑”为校训,积极打造“书剑文化”。校门左侧立有一尊秋瑾半身塑像,她凝视着这些祖国的未来,心中定会涌起欣慰的波澜。校园内,“竞雄”“和畅”等元素随处可见。就连学校的校歌《遗风》,也在提醒学生除了知识习得,传承秋瑾精神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秋瑾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个秋瑾主题文化广场,秋瑾塑像矗立广场正中,与秋瑾主题文化广场遥相呼应的是秋瑾生平事迹陈列室。每年,该校都会举办各类纪念活动,缅怀这位绍兴的英雄女儿。以秋瑾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渗透进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滋润着一代代学生的心田。
记者走出秋瑾中学,几名学生迎面走来,有学生拿起手机对着校门口拍了好几张照片。记者回首,只见上面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题词:“师生应切记,秋瑾是校名。”
柯桥区福全街道福全山村,是秋瑾祖居所在地,1875年,秋瑾出生在福建云霄,生长在绍兴。小时候,她常随长辈回家祭祖,住在祖居,在这里度过一段快乐的少年时光。
少年时光
7月,烈日炎炎,挡不住人们去寻访“鉴湖女侠”的足迹。
酷暑下的福全屃石湖波光粼粼,这里小桥流水,人家枕河,一派水乡的自然风光。屃石湖是绍兴母亲河——古鉴湖的遗存之一,后来,秋瑾以母亲河为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号——“鉴湖女侠”,以此表明她毕生的志向。
记者了解到,福全山下的秋家溇为秋氏聚族而居之地,秋氏以耕织传家,自秋瑾十五世祖秋汝秀始,转为耕读传家。秋氏后人纷纷中举,出任地方官吏。据秋瑾父亲秋寿南(1850—1901)的中举史料记载:“世居福(注:覆)船山,移居都泗门内的老浒桥。”秋瑾虽出生在福建,但也常随家人返绍祭祖探亲。
秋瑾就义后,族人避难,祖居也逐渐破败,秋瑾的少时足迹,已难寻在故土留存的印记。一直到1995年,由福全山村秋氏后人出资,仿造祖宅修建了秋瑾祖居陈列馆,秋瑾的足迹,才得以重现。
秋瑾从小就崇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有很大一部分受益于秋氏之家风家训。据了解,秋氏祖先为人耿直,居官清廉,其家史背景对秋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少时回乡之时,秋瑾对故乡的人和事都十分关注,总是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有困难的群体。
作为一名出身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当年的秋瑾一定可以过得十分轻松惬意。这和她后来投身革命的人生轨迹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正是其可贵之处。
英雄印记
秋瑾祖居位于福全山村340号,一处清代风格的院落,前后都有天井,地方不大,但十分肃穆、庄重。
走在陈列馆内,厅堂中央摆放着秋瑾的半身雕像,背后的墙上书有“巾帼英雄”四个大字。馆内陈列的内容用“秋风秋雨话秋瑾 千秋万代铸侠名”来概括,展厅内主要以图片、雕像、实物等陈列品为主,并设计了部分重要的立体场景。站在展厅内,与这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段段文字相望,让人不禁产生与女侠隔空对话之感。
福全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天的秋瑾祖居是2022年福全街道投资200余万元,在秋瑾祖居陈列馆的基础上重新修缮的。经过修缮,陈列馆内的秋瑾文化展示得以提档升级,展陈内容更完整,展陈载体也更丰富。陈列馆增设了10余台数智设备、一台讲解机器人和一处电子大屏幕,更是设置了互动邮件答题系统,让游客参观更具体验感。
为弘扬秋瑾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福全每年都会举办秋瑾系列主题活动。今年4月2日,街道以“鉴湖女侠魂·百年家国心”为主题,启动秋瑾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其间将举办主题展览、学术论坛、红色研学行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弘扬和传承秋瑾精神,让“秋瑾精神进万家”。
在福全,除了秋瑾祖居,还有秋瑾公园、秋瑾像、秋瑾纪念亭等多个传承秋瑾精神的公共空间。今年春天,秋瑾雕像正式揭幕,成为福全纪念秋瑾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
校名秋瑾
秋瑾幼儿园、秋瑾小学、秋瑾中学,在绍兴为数不多以名人命名的学校里,以秋瑾命名的学校都集中在福全境内。“以秋瑾之名”,是这些学校的骄傲,更是福全的骄傲。
在秋瑾牺牲80多年后,秋瑾的故乡开始出现了以“秋瑾”为校名的教学变革。1994年,柯桥区福全镇中心小学易地新建,改名为秋瑾小学;1995年,福全镇建成柯桥区秋瑾中学;1997年,又建成秋瑾幼儿园。这些以“秋瑾”命名的学校,无一不弘扬“鉴湖女侠”革新、竞雄、爱国的精神。
在这些校园内,随处可见秋瑾元素,展现出浓浓的秋瑾遗风。在秋瑾幼儿园内,秋瑾精神的传承从娃娃抓起,孩子们从小就听秋瑾的故事长大。
秋瑾小学以秋瑾自刻印章“读书击剑”为校训,积极打造“书剑文化”。校门左侧立有一尊秋瑾半身塑像,她凝视着这些祖国的未来,心中定会涌起欣慰的波澜。校园内,“竞雄”“和畅”等元素随处可见。就连学校的校歌《遗风》,也在提醒学生除了知识习得,传承秋瑾精神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秋瑾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个秋瑾主题文化广场,秋瑾塑像矗立广场正中,与秋瑾主题文化广场遥相呼应的是秋瑾生平事迹陈列室。每年,该校都会举办各类纪念活动,缅怀这位绍兴的英雄女儿。以秋瑾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渗透进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滋润着一代代学生的心田。
记者走出秋瑾中学,几名学生迎面走来,有学生拿起手机对着校门口拍了好几张照片。记者回首,只见上面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题词:“师生应切记,秋瑾是校名。”
柯桥区福全街道福全山村,是秋瑾祖居所在地,1875年,秋瑾出生在福建云霄,生长在绍兴。小时候,她常随长辈回家祭祖,住在祖居,在这里度过一段快乐的少年时光。
少年时光
7月,烈日炎炎,挡不住人们去寻访“鉴湖女侠”的足迹。
酷暑下的福全屃石湖波光粼粼,这里小桥流水,人家枕河,一派水乡的自然风光。屃石湖是绍兴母亲河——古鉴湖的遗存之一,后来,秋瑾以母亲河为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号——“鉴湖女侠”,以此表明她毕生的志向。
记者了解到,福全山下的秋家溇为秋氏聚族而居之地,秋氏以耕织传家,自秋瑾十五世祖秋汝秀始,转为耕读传家。秋氏后人纷纷中举,出任地方官吏。据秋瑾父亲秋寿南(1850—1901)的中举史料记载:“世居福(注:覆)船山,移居都泗门内的老浒桥。”秋瑾虽出生在福建,但也常随家人返绍祭祖探亲。
秋瑾就义后,族人避难,祖居也逐渐破败,秋瑾的少时足迹,已难寻在故土留存的印记。一直到1995年,由福全山村秋氏后人出资,仿造祖宅修建了秋瑾祖居陈列馆,秋瑾的足迹,才得以重现。
秋瑾从小就崇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有很大一部分受益于秋氏之家风家训。据了解,秋氏祖先为人耿直,居官清廉,其家史背景对秋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少时回乡之时,秋瑾对故乡的人和事都十分关注,总是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有困难的群体。
作为一名出身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当年的秋瑾一定可以过得十分轻松惬意。这和她后来投身革命的人生轨迹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正是其可贵之处。
英雄印记
秋瑾祖居位于福全山村340号,一处清代风格的院落,前后都有天井,地方不大,但十分肃穆、庄重。
走在陈列馆内,厅堂中央摆放着秋瑾的半身雕像,背后的墙上书有“巾帼英雄”四个大字。馆内陈列的内容用“秋风秋雨话秋瑾 千秋万代铸侠名”来概括,展厅内主要以图片、雕像、实物等陈列品为主,并设计了部分重要的立体场景。站在展厅内,与这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段段文字相望,让人不禁产生与女侠隔空对话之感。
福全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天的秋瑾祖居是2022年福全街道投资200余万元,在秋瑾祖居陈列馆的基础上重新修缮的。经过修缮,陈列馆内的秋瑾文化展示得以提档升级,展陈内容更完整,展陈载体也更丰富。陈列馆增设了10余台数智设备、一台讲解机器人和一处电子大屏幕,更是设置了互动邮件答题系统,让游客参观更具体验感。
为弘扬秋瑾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福全每年都会举办秋瑾系列主题活动。今年4月2日,街道以“鉴湖女侠魂·百年家国心”为主题,启动秋瑾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其间将举办主题展览、学术论坛、红色研学行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弘扬和传承秋瑾精神,让“秋瑾精神进万家”。
在福全,除了秋瑾祖居,还有秋瑾公园、秋瑾像、秋瑾纪念亭等多个传承秋瑾精神的公共空间。今年春天,秋瑾雕像正式揭幕,成为福全纪念秋瑾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
校名秋瑾
秋瑾幼儿园、秋瑾小学、秋瑾中学,在绍兴为数不多以名人命名的学校里,以秋瑾命名的学校都集中在福全境内。“以秋瑾之名”,是这些学校的骄傲,更是福全的骄傲。
在秋瑾牺牲80多年后,秋瑾的故乡开始出现了以“秋瑾”为校名的教学变革。1994年,柯桥区福全镇中心小学易地新建,改名为秋瑾小学;1995年,福全镇建成柯桥区秋瑾中学;1997年,又建成秋瑾幼儿园。这些以“秋瑾”命名的学校,无一不弘扬“鉴湖女侠”革新、竞雄、爱国的精神。
在这些校园内,随处可见秋瑾元素,展现出浓浓的秋瑾遗风。在秋瑾幼儿园内,秋瑾精神的传承从娃娃抓起,孩子们从小就听秋瑾的故事长大。
秋瑾小学以秋瑾自刻印章“读书击剑”为校训,积极打造“书剑文化”。校门左侧立有一尊秋瑾半身塑像,她凝视着这些祖国的未来,心中定会涌起欣慰的波澜。校园内,“竞雄”“和畅”等元素随处可见。就连学校的校歌《遗风》,也在提醒学生除了知识习得,传承秋瑾精神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秋瑾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个秋瑾主题文化广场,秋瑾塑像矗立广场正中,与秋瑾主题文化广场遥相呼应的是秋瑾生平事迹陈列室。每年,该校都会举办各类纪念活动,缅怀这位绍兴的英雄女儿。以秋瑾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渗透进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滋润着一代代学生的心田。
记者走出秋瑾中学,几名学生迎面走来,有学生拿起手机对着校门口拍了好几张照片。记者回首,只见上面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题词:“师生应切记,秋瑾是校名。”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叶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