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轩亭口洒去犹能化碧涛

2025-07-16 11:26

来源: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倒在古城绍兴闹市区轩亭口的血泊中。1930年,轩亭口立起了一座纪念秋瑾的丰碑。碑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的《秋先烈纪念碑记》。碑记上方有张静江书的“秋瑾烈士纪念碑”大字字样。

就义

“星台短暂一生,光彩炽烈,壮美无与伦俦”,秋瑾32岁就走完了辉煌的一生。

秋瑾就义时的场面鲜有史料描述,但从鲁迅小说《药》中隐喻的文字,还是可以窥见历史的一角:那些人三三两两地往刑场走去,像鬼一样在街上穿梭,渐渐地,刑场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围成了一个厚实的半圆形……

从山阴县署牢房到轩亭口,短短几百米路,秋瑾走完了一生。由于怕受到牵连,秋瑾就义后并没有人收尸,十分凄凉。如今,秋瑾就义时的血衣残片(复制品)和血衣照片陈列在秋瑾故居的展厅内,同时展出的还有当时绍兴民众收敛其遗体的历史照片。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到绍兴吊唁“战友”秋瑾,写下一副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并题写“巾帼英雄”,以此缅怀秋瑾烈士并高度赞扬其革命斗志。

秋瑾牺牲后,一直没有供后人纪念的地方,直到1928年,汤日新出任绍兴县县长,他与辛亥革命志士、周恩来的姑父王子余等人发起筹建秋瑾烈士纪念碑,1930年建成纪念碑主体,1933年完成全部工程。当时,撰写碑文的任务选定了蔡元培先生,书写碑文的使命则交给了书法大家于右任,标题“秋先烈纪念碑记”几个大字则由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题写。

1930年,与轩亭口同一纵轴线的府山上,曾关押过秋瑾的典史署附近之西峰建造了“风雨亭”,并书《风雨亭记》,刻石立碑以悼英灵。

屹立

鲁迅在他的著名小说《药》中所写的“丁字街”,隐喻的也是古轩亭口。明清两朝时期,绍兴官府多将处决死刑犯的刑场放在轩亭口和小校场。一方面是因为这两处与当时的山阴县衙门和会稽县衙门相距不远,将犯人押赴刑场较安全、方便;另一方面这里处于闹市区,当众处决罪犯,威慑效果明显。

秋瑾就义20多年后,轩亭口筑起了纪念碑。为了更好地方便游客瞻仰烈士,纪念碑西面建起“古轩亭口”牌坊,东面塑起秋瑾汉白玉雕像,四周以小盆鲜花环绕。其后照壁上镌“巾帼英雄”四个大字,系孙中山先生所题,整体感觉威严而不失亲切。

轩亭口的秋瑾烈士纪念碑是古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风云变幻的近百年岁月里,纪念碑历尽沧桑而依然矗立在古城的街头。然而,在此期间,这大路中央的纪念碑,也曾有过被迁移的危机。

1986年,为了不阻碍交通,绍兴决定把秋瑾纪念碑搬迁到解放路东侧,也就是现在秋瑾雕像所在的地方。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时任稽山中学校长邵鸿书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当时已经76岁的他来到杭州,向著名史学家、时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毛昭晰递上《为保全绍兴市秋瑾纪念碑的紧急呼吁》的信,信中有多位社会贤达的签名。多方努力下,秋瑾烈士纪念碑被保留在了原址。

此后多年,为了保护这一处纪念碑,绍兴相关部门每年都在进行维护,并在它四周树立起铁质的护栏,在马路中间设立隔离带,尽可能避免交通意外事故发生。2006年5月,秋瑾烈士纪念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2月,秋瑾烈士纪念碑入选第七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

如愿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秋瑾烈士纪念碑年均接待实地缅怀祭扫者1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宣教活动100余场次。

除了纪念活动,前来轩亭口打卡的散客也更多了,纪念碑下的鲜花处几乎每天都能看见新的面孔。采访中,几位福建游客拿着菊花前来轩亭口纪念秋瑾。游客陈田说:“绍兴将秋瑾烈士的遗迹保护得很好。轩亭口是秋瑾精神的象征,是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是缅怀秋瑾烈士的必到之地。”

轩亭口,一直是绍兴百姓口中“大街”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建设中,轩亭口也常被提上日程。近年来,连续几届山阴城隍庙会的举办,让轩亭口一次又一次成为人潮的海洋。在绍兴构建古城文商旅消费大场景的前提下,轩亭口沉寂了几年后再次热闹起来。“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民俗非遗与古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休闲与消费深度融合、推动夜经济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越城区有关人士说。

从轩亭口离开,高大的秋瑾烈士纪念碑肃穆矗立。透过古轩亭口的牌坊,这位“鉴湖女侠”仿佛在深深地凝望着这人间烟火处——如今,她当年为之努力并甘愿付出生命的美好愿景,已成为现实。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