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越城三杯酒、随手都有三分球”。7月12日晚,越城队虽然1分惜败柯桥队,但赛场内的人气、赛场外小吃摊的香气,都足以展示“浙BA”的魅力。
“浙BA”即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是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群众性篮球赛事,2025年这场赛事将持续至明年2月。在这场时间长达半年的草根性全民体育赛事中,没有专业选手,没有体坛大咖,没有名人明星,换句话说,都是咱老百姓。因此,赛场内外没有专业赛事那样的严肃与紧张,反而多了些轻松与幽默。而且比赛双方的口号也并非处处剑拔弩张,譬如“诸暨:柯桥你行‘布’行?柯桥:诸暨你觉得我‘蚌’不‘蚌’?”恰恰是兄弟城市替对方喊出了柯桥轻纺产业“布行天下”和诸暨珍珠产业走向世界的豪气。如果说场内打的是篮球,那么网上比的是文化,地域性的“产城人文”之战,随着“浙BA”的开赛而同步打响了。
球赛变成了“梗赛”,粉丝助威变成了“我爱我家乡”的硬核蹭流量,无论赛场内外、线上线下,都没有硬着陆的商业炒作,却处处流淌着自然而然的全民体育热情。在这场群体性的“玩梗秀”中,球迷成了家乡特产的代言人,每个人都是身在C位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在进行捧哏与逗哏的脱口秀。在这里,低价门票让球场化作城市客厅,网络直播让屏幕变成吐槽大会,大家通过球赛“玩梗”,表达一种善意的戏谑与自豪的夸赞。在这里,乡土文化、本地产业、特色特产、经典传承等都会搬上台面,都会觉得比球技更压人一头。在这里,球场变成一场大型文化“剧本杀”,普通市民成为城市代言人,成为家乡“带货者”,对地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对内容创作的即兴发挥,球赛输赢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主动参与这场“文化输出”,有没有为城市IP贡献一份智慧与力量。“玩梗”的背后,折射出绍兴各地的文化自信、产业自信和发展自信。
说到这里,当然不能忘了比“浙BA”更早火出圈的“苏超”。而地球人都知道的是,比“苏超”更火的无疑是“苏超梗”,球员在场上血拼,观众在场下“拼梗”,球场内是球技的互动,球场外则是城市的互动。一场场球赛搅动了该省每一座城池的文化基因,以“梗”为媒,赛场离不开“动”字——网上网下联动、城与城之间互动。这一切,凸显了两个关键词,即“群众性”与“文化性”,广泛的群众性代表了球赛“流量”,以文化为基础的“玩梗”拓展了球赛外延,把“流量”转化成了“留量”,让“玩梗秀”变成了“消费秀”。像常州提出辖区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门票,一时间扬州来常州的游客超6万人;南京则明确“苏超”门票可在200家景区、博物馆、餐厅、商城和酒店享受优惠……善于抓住热点做文章,把赛事作为引流载体,最终把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体育经济是综合性的跨界经济,流量效应与商业效果不仅仅局限在赛场内,我们要抓住赛场内外的热点与“热搜”,扎实做好“赛事+”的后半篇文章,把线上“热梗”转化为线下“热销”,把“文化互动”转化为“消费互动”,把球迷与网友的文化共识打造成城市IP,把城市IP植入产城人文融合的大发展中,则善莫大焉。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