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葡萄棚里比室外凉爽。
盛夏时节,正值葡萄成熟上市。在诸暨市姚江镇阿群家庭农场的葡萄大棚内,一串串饱满晶莹的葡萄挂满藤架。更让人意外的是,棚内竟比室外凉爽不少。这份清凉,来自一项新技术——喷洒降温剂。
“棚顶喷了降温剂后,棚内温度可以降低5到8℃。”诸暨市葡萄协会会长、阿群家庭农场负责人寿怒涛指着头顶的棚膜介绍,“对葡萄长势有很大帮助,果实更硬实,叶片也更翠绿。”他所说的降温剂是一种特殊液体,可以将直射阳光转化为漫反射光,还能牢牢附着在棚膜表面,不惧雨水冲刷,降温效果可持续两到三个月。
与传统的遮阳网相比,这种降温方式更均匀、效果更稳定,且成本大大降低。“传统遮阳网每亩成本在1000元以上,而降温剂只需五六十元,性价比非常高。”寿怒涛说。
“原先遇到这样的高温天,葡萄就容易发软。今年用了降温剂,不仅长势好,预计产量还能翻番。”果农何建华告诉记者,对于正值挂果期的葡萄而言,这几度的温差意义重大。持续高温往往会导致叶片焦枯、果粒变软,影响产量与品质,甚至迫使果农提前采摘低价销售。通过喷洒降温剂,大棚内始终保持适宜温度,果实采收周期也得以延长,让果农有充足时间等待最佳成熟度,赢得更大的市场主动权。
这一技术的落地应用,源于寿怒涛的一次“跨界联想”。7年前,他从猕猴桃种植中得知降温剂的运用,便着手在自家葡萄棚中试验。发现效果显著,寿怒涛便开始在本地推广,并于2019年在姚江镇实现初步覆盖,2023年又借助诸暨市科协项目推广至诸暨全市。目前,诸暨已有6000多亩葡萄大棚采用了该项技术。
眼下,阿群家庭农场的夏黑葡萄已进入成熟期。记者在现场看到,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包装、销售。该农场今年共种植葡萄50余亩,包括夏黑、巨峰、阳光玫瑰、尼娜公主、紫甜无核等20余个优质品种,预计亩产可超过1500公斤,葡萄除供应本地市场与游客采摘外,还通过电商平台被销往上海、江苏等地,全年产值有望突破百万元。
“我们通过优化种植管理,不断探索新技术,目标是种出更好品质的葡萄。”寿怒涛说。如今,在一片片“清凉棚”下,一串串鲜美的葡萄正迎着阳光慢慢成熟,也带动着诸暨更多果农走上科技种植的致富路。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