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深度思考
边建松
暑假初期,花3天时间读完《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后,我觉得该书值得推荐。
理由之一,该书具有系统性。我是因为“现代”“思想”这两个概念而购买、阅读此书的,读完感到“祛魅”了。说实在的,平时和朋友、学生聊到“现代性”,聊到关键人物和关键思想,往往只能提及几个概念:工业文明、个人主义、异化、盲目、碎片,等等——都是一鳞半爪,带有贴标签的痕迹。而《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一书,以现代性问题为核心,以时代为序列,以思想家为明线,以思想或概念为暗线,清晰地展示了现代思想的发展脉络。刘擎以大学教授擅长的解构、重组的整理手段,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思想梳理了一番,从韦伯开始,一直到亨廷顿,提及19位思想家的思想,给读者编制了一张西方现代思想网络图,每位思想家都是一个坐标,每种思想都有其定位。刘擎用笔墨的时候,依据思想容量来处理篇幅,重点内容重点讲,次要内容则略说;比如哈尔贝斯仅占一讲,萨特有三讲,而绕不开的韦伯则有四讲。他还将每种思想、每个概念之间进行联系、比较,讲透其来龙去脉;比如全书多次提到“自由”这个概念,单是标题就有如下几个,《为什么自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你想要的是哪种“自由”》《“舒适的”不自由是怎么一回事》《自由主义为什么会不断遭遇挑战》《最自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等,合起来就是关于“自由”的专项单元。
理由之二,该书具有可读性。一般讲哲学、讲思想的书,因为概念抽象、观念概括,很难读下来。但是《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则不然,比较容易读。因为刘擎采取了讲课的方法,比较注重听众(读者)感受,文字很有现场感。书里出现了大量的抽象概念,读来毫不枯燥,因为他采取了下面几种方法,一是下定义,如工具理性的关键就在于“计算”;二是作比较,如为了讲清楚“试错机制”,就和“实证机制”进行比较;三是举例子,如为了讲清价值理性,他用找工作来说明价值理性更注重主观性;四是打比方,如用“信仰是心灵的故乡”这个句子来阐明信仰的意义。又如为了将抽象观念说明白,刘擎主要采取层层递进的手段,而表现在语言上则大量采取设问,如:为什么会这样?但为什么说价值多元化又是一种“困境”呢?这个答案未尝不是一种无奈?是安全和秩序重要呢,还是个人自由和权利重要呢?文章充满这样和读者对话的追问,更容易使得话题深入,也使得文章浑然一体,读来顺畅不隔断。
理由之三,该书具有延展性。毋庸置疑,当代社会的现代人,面对快速转型的电子时代,会有不少涉及人生和社会的“古今之变”,认识不清这些变化,小则导致内心抑郁,大则影响社会发展。学习现代思想的目的,是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即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真正认识自己、培养反思(深度思考)能力。这里围绕两个点,一个是人生难题,一个是社会困境,都属于现代性问题,都落在“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上。《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就帮我们建设一条努力通过思想来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一个概念,确立一个标准,大家都知道应该往哪里走,这就是思想家工作的价值。”刘擎在书里单行成段写了这句话,这句话也是刘擎的自我期许吧!我认为他做到了。
在读此书之前,我根本不清楚作者的情况,读完搜索才知道,刘擎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让我好感倍增——因为华东师范大学最早的哲学系主任就是我的老乡冯契先生,而冯契先生“转识成智”理论影响过我的课堂教学。
作者系诸暨市草塔中学正高级教师
作者: 编辑:姜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