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跨越五百年!来绍兴奔赴一场致良知的哲思之旅

2025-07-14 09:32

来源:

盛夏的绍兴,乌篷船划过碧波,会稽山的翠色倒映在鉴湖之中。近日,随着绍兴阳明文化短片《心映山水 道存古今》的发布,这片孕育了王阳明心学的灵秀山水,以“阳明文化十景”为脉络,向世人展开一幅思想与风景交融的千年画卷。

血脉归处:山水间的精神皈依

王阳明与绍兴的渊源,始于血脉,成于山水。其十二世祖定居上虞虹溪(今陈溪乡),十岁时随父王华慕会稽山水迁居山阴光相坊。

青年时期,他于宛委山阳明洞天结庐静思,自号“阳明”,在此初悟心学真谛。兰亭鲜虾山南坡,阳明墓园静卧山麓,镌刻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生命绝响——这里是他亲自择定的永恒归宿,亦是今人追慕先贤的精神圣地。

十景连珠:一步一景皆哲思

绍兴,这座2500年的古城,是王阳明“立德、立言、立功”的生命坐标。2023年阳明心学大会上,“绍兴阳明文化十景”的揭晓,让散落于越城、柯桥、上虞的阳明印记有了清晰的脉络。

在稽山书院,三百学子围坐听他阐释“致良知”,心学思想从这里传遍天下;在南镇会稽山,他指着岩中花树告诉弟子“心外无物”,让哲学照进生活;在若耶溪上,他与友人驾舟唱和,山水灵气化作诗行与哲思。

短片中,这些场景通过光影重现。当镜头扫过伯府第遗址的碧霞池,仿佛能听见当年弟子们的问答声,“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四句教箴言顺着水流淌到今天。

绍兴不只有黄酒与乌篷船,更有一座城的哲思与风骨。正如短片结尾所言,这个夏天,让我们带着“致良知”的追问,赴一场五百年的心学之约,见自己,见天地,见光明。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尉立丹 编辑:丁浩沨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