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秋瑾奔波半天足

2025-07-13 22:41

来源:

秋瑾祖籍浙江绍兴,1875年出生于福建,幼时随长辈居住于漳州云霄县,秋家宅院本是嘉庆年间建造的紫阳书院学舍。福建是朱熹故里,南宋时理学已在八闽之地传开。理学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强调心灵和身体都要保持贞纯,还得裹缠双脚,以期养成娴淑贞静的淑女贤妇。秋瑾祖父秋嘉禾出任云霄厅同知,官宦家女眷自然要谨守闺范。5岁时,秋瑾被母亲单氏安排,开始缠足。

林纾在1894年前后创作了《闽中新乐府》诗集,以响应维新。其中《小脚妇——伤缠足之害也》诗曰:“小脚妇,谁家女,裙底弓鞋三寸许。下轻上重怕风吹,一步艰难如万里。左靠嬷嬷右靠婢,偶然蹴之痛欲死。问君此脚缠何时,奈何负痛无了期?妇言侬不知,五岁六岁才胜衣,阿娘作履命缠足,指儿尖尖腰儿曲。号天叫地娘不闻,宵宵痛楚五更哭。无数芳年泣落花,一弓小墓闻啼鸟。”

林纾有感于福建缠足陋俗之盛,痛斥缠足弊害,希望除旧布新,恢复女性天足行走的自由。

但是对于秋瑾来说,这股新风潮刮晚了,她十多年前已经被母亲下令缠了双足。后来,秋瑾自行“放足”,但再也恢复不到天足的模样,只能拖着半天足艰难地踏上人生旅途。因此秋瑾反对缠足、提倡放足,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佐证。缠足的女孩白天寸步难行,夜晚休息时,双脚像架在炭火上灼烤一样痛苦。这个经历给秋瑾幼小的心灵刻下了永久的创伤,她后来直言缠足是“摧毁奴隶之酷刑”。秋瑾在《精卫石》中说:“自从缠了双足,每日只能坐在房中,不能动作。往往有能做的事情,为了足不能行,亦不能做了,真正像个死了半截的人。”

秋瑾之父秋寿南1876年起从福建赴台湾任职,全家离多聚少。直到1885年,他才让家眷来台居住,于是单氏携子女取道上海乘船赴台。这是秋瑾第一次远行,拖着半天足长途跋涉,行船途中的惊涛骇浪让她明白,健全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女眷尚未在台湾安顿下来,秋寿南即接到调任湖南的命令,秋瑾又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回航旅途。

庶母孙氏回忆1906年见到秋瑾的情形:“她是小脚,穿了皮鞋,里面塞了棉花絮。”就这样秋瑾在各地不停奔波,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