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昌县沃洲镇居民裘师傅顺利办妥危房大修提取公积金业务。“没想到缺少不动产权证也能办。”裘师傅感慨地说,他家的老宅因年久失修被鉴定为D级危房,但因历史原因无法补办产权证。公积金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兜底”服务程序,联合当地政府核实情况,通过出具情况说明、开通“绿色通道”,最终帮其成功提取公积金。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解决群众办事难题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通过建立“兜底”服务机制,破除住房公积金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隐性壁垒,让“不会办的事”办得了、“办不成的事”办得成。截至目前,该机制已覆盖老旧住房改造、特殊群体提取等3大类11项业务,形成分级处置模式,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兜底服务不是降低标准,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建立完善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闭环反馈三大机制。通过首问负责制,确保第一位接待人员对业务办理负全责,对疑难问题及时引导至“兜底”服务窗口;实施“1315”限时办结制,即按问题复杂程度分级办理,简单问题1个工作日内办结,多跨协同问题3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问题15个工作日内办结,使复杂问题解决效率提升40%;建立闭环反馈机制,形成“问题受理—调查核实—办理反馈—跟踪回访—总结提升”的完整链条,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
服务平台建设为“兜底”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立体化服务网络。在全市设立多个“兜底”服务专窗,配备业务骨干,专门处理特殊疑难问题。优化12329服务热线和公积金数字人服务平台,构建“智能应答+人工兜底”双轨制,实现复杂问题人工专席10秒响应。联合有关部门及合作银行成立“兜底”服务工作室,通过定期会商破解跨部门难题。
针对不同业务场景,该中心还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对因政策调整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首创“信用承诺+部门核验”模式;对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建立“联席会商+帮办代办”机制,并率先在全省推出“带押过户”业务,实现房屋交易、贷款办理、抵押权转移“一站式”办结;对个人办理困难的情况,创新推出“远程指导+跑腿代办”服务,真正做到惠民便民。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周章宇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