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制作渔船、设计城棋、编织渔网……这里的研学充满“沥海风”

2025-07-12 07:21

来源:

近日,沥海街道联合辖区学校开展系列研学活动,让街道传承千年的渔俗、所城文化记忆,在孩子们的动手实践中焕发新生。

在沥海街道中心小学,“五贝娃”木工社团通过制作“沥海号渔船”,开展了一次结合传统渔俗文化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学。“沥海的渔船制作工艺,饱含着祖辈与海浪较量的智慧。”该校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结合“劳动+科学”教学方式,把榫卯结构、浮力等知识融入船模制作中。学生们从测量木料、绘制图纸开始,经过锯刨打磨到最终组装成型,在掌握“锯、刨、凿、钉”等传统木工技艺的同时,也深刻理解了“木头如何变成渔船”。

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们先到渔村博物馆观察记录古船结构,又采访老渔民收集口传的造船秘诀,再跟着木工师傅学习如何将真实渔船按1∶20的比例缩小制作成模型,最终制作完成“沥海号渔船”。

在滨海新区沥海街道中心幼儿园的教室里,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此起彼伏的骰子滚动声和孩子们清脆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他们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新创举”——由他们设计的新版沥海所城棋。

前些年,沥海街道中心幼儿园获赠了一副原版所城棋。然而,孩子们发现原版所城棋下棋路线较为单一,仅是从“1”走到“60”的单一线性线路。“孩子们决定将飞行棋、桌游‘大富翁’的玩法融入其中,让所城棋更具开放性、趣味性与挑战性。”该园老师郭利美说。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孩子们化身“小小设计师”,将所城的4条主街、护城河精准描绘,让棋盘变身“微型所城”,还用6种颜色重新设计卡牌,让当地30余处文物古迹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卡上,像东大街的城隍庙、西大街的古庙、北大街的民居等,都被孩子们画下来。

“线头要从网眼里钻过去,像小鱼游水一样绕个圈。”日前,在沥海街道渔村村农家书屋内,老渔民金火林正手把手教沥海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编织渔网。指尖翻飞间,一张张渔网在孩子们手中慢慢成形,这门承载着渔乡记忆的传统技艺,正通过这样的互动悄然传承。

沥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非遗+研学”模式,依托现有木工坊、乡村博物馆等实践基地,开发乡土系列课程。同时,邀请更多老渔民、老手艺人走进课堂,把船模制作、渔网编织等技艺代代相传,让孩子们在行走与实践中,更深地理解家乡的历史脉络。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