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坊间共织富民曲

2025-07-11 17:16

来源:

近日,记者行走在嵊州市黄泽镇的街巷阡陌,蓬勃生机扑面而来:李秋明手中的针线正绣着百年戏装的华彩,石隆山枝头沉甸甸的蟠桃映着果农的笑脸。这片土地的活力密码,藏在13个“共富工坊”里——它们开启的不仅是产业的繁华,更是千家万户奔向美好生活的通途。

在戏剧服装一条街,“秋明戏剧”工坊的飞针走线正续写非遗传奇。当展厅里的戏袍吸引天南地北的戏迷,线上订单也如雪片般纷飞,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的背后,是25位村民的安稳生计,其中12%来自低收入家庭。在七一村,李华英执掌的“越都戏剧”工坊年发放加工费60余万元,让传统技艺化作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更摘得浙江省首批“巾帼共富工坊”的桂冠。

目光转向山野田园,共富的种子在泥土中萌发新芽。“石隆山果”工坊的700亩果园里,曾获“剡溪杯”金奖的樱桃、蜜梨压弯枝头。在镇党委引领下,休闲观光与农事体验融合,每年带动60余人增收4万余元,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而在家园村,“梦想田园”工坊的110亩旱稻创造平均亩产425公斤的奇迹,总投资790万元的田园景观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村集体的“绿色钱袋”越来越鼓。

当数字浪潮涌向古镇,“嵊州云电商”工坊为传统产业插上云翅膀。这个省级电商实践基地以B2B2C(商家—商家—顾客)模式,孵化企业200余家,带动就业超万人。键盘敲击间,今年培育的58名创新人才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活水。不远处的“湖头木雕城”,12600平方米展厅里,仿古木雕借电商东风飞向全国。全镇木雕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50%的订单来自云端。互联网的魔法,让黄泽的千年手艺焕发新生。

共富的温度,最终浸润在民生细微处。“香溢帮扶”工坊的132亩烟田里,82位村民俯身耕作,71万元报酬温暖着45位老人、2位残障人士和3名大学生的手心。前良村的“雨晨包装”是福利企业,花园式厂房里机器轰鸣,就业的残障人士收获颇多,“质量是企业生命”的宣言与“扶弱助困”的初心交相辉映。同样动人的还有甲青村的故事:90后旅行博主停驻在“山隐云谷”,将层峦叠嶂变成都市人的心灵栖所,民宿订单已排到数月之后……深山的静谧,正化作乡村振兴的澎湃心跳。

此外,从余氏豆腐包共富工坊三代人的坚守,让速冻小笼包闯出百万年销售额,到大志然竹编工坊里200名村民翻飞的篾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黄泽镇的共富工坊,已然织就一张覆盖文化传承、生态农业、数字经济、民生关怀的立体振兴网络。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