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旧时绍兴人的“避暑神器”竟是它?鲁迅故居的床榻上也有

2025-07-11 15:19

来源:

在绍兴鲁迅故里景区鲁迅故居的一张床铺上,放置着一个长约1米,中间通空,由竹篾编制而成的特殊“抱枕”——竹夫人,很多游客对它充满了好奇。

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年代,它是人们喜爱的消暑神器之一,也是旧时绍兴普通百姓家庭必备。

消暑神器历史悠久

竹夫人这种消暑纳凉用具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宋朝极为盛行,也被称为竹夹膝、竹几、青奴、竹奴等。竹夫人一般呈圆柱形,用竹篾编成,放在床榻上面,既可以将手足搭在上面,也可以夹于两腿之间,在暑热天尤其惬意。

关于竹夫人的记载,唐朝诗人陆龟蒙有《以竹夹膝寄赠袭美》一诗,“截得筼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描摹出功能与形态。北宋诗人苏轼的《送竹几与谢秀才》中有“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通过将日常竹几赠予友人的行为,表达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南宋诗人陆游写过“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也展示了竹夫人是其乡村幽居的重要生活用具。《红楼梦》里提到一个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去,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就是竹夫人。人们还谐称竹夫人与冬天使用的“汤婆子”为“两媳妇”。就连近期热播古装剧《长安的荔枝》中,也出现了竹夫人的画面。

巧用“穿堂风”原理

竹夫人为何能够给人带来清凉?家有此物的越城区皋埠街道樊江村村民吴生华介绍说,竹夫人巧妙运用了“穿堂风”原理。因竹夫人为竹篾镂空编制,周身遍布窟窿眼儿,不容易集热,当有丝丝微风从竹夫人的内部中空网眼穿过,狭窄过道便会挤压空气,顺势就将人体依附在竹篾上的热量从各个网孔散溢出去,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经过多年使用后的竹夫人,竹青颜色逐渐由浅变深,并形成一层褐色包浆,使得消暑散热效果更佳。更关键一点,竹子触感光滑清凉,竹皮能够吸收汗液,属于天然环保材质,还不需要耗电,非常有益人体健康。特别在炎炎夏日,人们将其搁置床榻或搂紧怀抱,可得一夜清凉好眠。

“越中夏夜三友”之一

竹夫人除了能消暑,在旧时的绍兴习俗,它还是婚礼嫁妆之一,象征夫妻“两情和睦”。

如今,随着电扇、空调普及,竹夫人逐渐退出了日常使用,加之传统竹编匠人减少,这一传统消暑用具也就变得难得一见了。

鲁迅故居的床榻上为何会出现竹夫人?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周玉儿表示,竹夫人在鲁迅故居的展陈摆设,是对“老绍兴”生活场景的模拟,只作为一种文化标签,让游客能够了解绍兴旧时生活习俗和当地气候。她介绍,虽然在鲁迅先生的著作中并没有直接找到描写竹夫人的段落,但从《朝花夕拾》“夏夜乘凉听鬼故事”等场景中,还是可以依稀感受到竹夫人的存在。而鲁迅二弟周作人则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及竹夫人,把它视为“越中夏夜三友”之一,与凉席和蒲扇并列。他在书中写道:“多使用淡竹,这种竹子节疏而体轻,与江西、福建等地的粗厚竹筒状有所不同。”“竹夫人这东西,很有意思……夏夜独寝,抱着它,可抵半片凉席,却又似有个人陪着,这便是古人的一点小聪明。”

那么,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的竹夫人,是否可以制成工艺品在鲁迅故里景区商铺销售呢?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尉加表示,绍兴会稽山盛产毛竹,竹篮、竹匾、竹席、竹椅、竹筒等竹工艺品屡见不鲜,但制作成竹夫人工艺品还未经尝试,需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综合考虑其实用性、收藏性和携带方便性。或许可以尝试制作成迷你版旅游商品,并与“鲁迅笔下的绍兴”“古越消暑智慧”等元素挂钩,突出其文化寓意和消暑功能,才能激起游客的文化认同和购买欲望。

(照片为档案资料)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裘子迈 通讯员 顾鹏程 编辑:宋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