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发展集团上虞公司尝试“岸上”养殖模式,设置12个标准化养殖池,分别引进淡水、海水两套循环系统养殖鳜鱼和鲥鱼。近日,首批养殖的2500公斤鳜鱼上市销售一空,销售额达15万元。
绍兴滨海新区的水产养殖史由来已久,当年围涂垦田之后,“滨海产”的河鲜曾是绍兴人“菜篮子”里常见的时鲜。如今,滨海水产养殖迭代进阶,从外塘养鱼到室内养鱼,科技进步提供的支持功不可没,“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传统养殖到“岸上养殖”,浙江农村发展集团上虞公司走过了一条环境精准调控的探索之路,不仅突破了土地、水资源限制,更以高效、环保、可控的优势,对水温、溶氧量、病害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了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可控和环保减排。
水产养殖丰产增收的背后,不仅仅是一本科技改变生产的经济账,还有科研降低能耗的生态账。这家公司通过产研融合,“借智”省内外高校专家团队,协同攻克技术难关,为养殖户们送技术送成果,起到兜底支持的保障作用,从而带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同样是水产养殖,因为“岸上养鱼”新模式的出现,产生了不一样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证明了产研融合是内生驱动的实践之路。由此可见,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能,要依靠先进技术为传统产业插上数智化、集约化、科学化的翅膀,持续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算好产业链背后的经济账、人才账、生态账、发展账,让“岸上养鱼”不再是奇谈,而是新时代的业态迭代。
“岸上养鱼”这条新闻的意义,不仅局限在“养鱼”这件事上。应举一反三,用科技创新激活更多传统农业行业,唱好滨海新区的“新农经”。
作者:亦 声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