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玉山村举办了一场垃圾分类趣味体验活动。志愿者手持道具模型现场向村民示范,孩子们围着“分类飞行棋”游戏桌抢答问题,村民纷纷在承诺墙上签下姓名……今年以来,这样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沉浸式活动,该街道已举办10余场。
举办沉浸式垃圾分类体验活动,是斗门街道落实我市“垃圾分类”专项行动要求的具体举措。据了解,斗门街道以“浙江有礼·德润越地”市域文明实践为引领,在村居(社区)编织起一张立体宣教网络,通过专题培训、趣味体验和宣传科普等,让垃圾分类从政策要求逐步变成居民的自觉行动。
“原来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不能随便丢!”刚参加完王家池社区的培训,居民张大爷连忙同邻居分享。为了让分类知识入脑入心,街道紧扣“浙风十礼”之“学有礼”,开展40余场专题讲座。讲师们围绕“剩菜剩饭怎么分”等难题,用身边案例把垃圾分类标准、投放规范讲得明明白白。
光有知识还不够,手把手地指导更关键。为此,斗门街道组建起一支志愿队伍,走街串巷时,他们弯腰捡起错投的垃圾,当场示范正确分类;入户宣传时,他们带着宣传册挨家挨户讲解,确保老人小孩都能掌握要领。“现在居民见了我们就主动咨询分类问题,大家把这事都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志愿者陈大姐笑着说,从“要我分”到“我要分”,这样的转变每天都在发生。
据统计,截至目前,斗门街道已发放宣传资料超5000份,张贴海报300余张,从社区到学校、从商场到餐馆,让分类知识抬头可见、驻足可学。这种“无死角”的宣传,让文明分类的理念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专题培训筑牢知识根基,趣味活动点燃参与热情,志愿督导手把手教学——这套“组合拳”让斗门街道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准确率显著提升。斗门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把垃圾分类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以“文明绍兴我践行”行动为抓手,让分类习惯成为日常,让文明新风常驻邻里。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陈嘉琦 通讯员 赵佳囡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