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绍兴滨海新区沥海街道中心湖公园内,晨练的人们在洁净的玻璃栈道上悠然漫步,水面清波荡漾。这幅惬意的画面,正是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开展环境卫生提升综合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局聚焦水域、陆地、游步道三大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滨海居民勾勒出一幅“路净、水清、景美”的宜居画卷。
“无人机升空后,河道拐角的漂浮垃圾、近岸疯长的水草看得一清二楚。”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工作人员指着航拍画面介绍,5月中旬以来,针对夏季水域环境复杂的特点,他们启用无人机,对辖区所有河湖水系开展“地毯式”巡查,建立整改台账,精准锁定80余处水草堆积、垃圾漂浮的问题点位,并和街道开展联合整治。
整治现场,身着红马甲的保洁人员手持网兜、耙子,弯腰清理石缝间附着的水草;河中央,作业船缓缓驶过,打捞队员用长杆网兜捞起水面漂浮的塑料袋、枯枝。“夏天水草长得快,无人机定位后精准清理,效率提高不少。”参与整治的沥海街道工作人员说。截至目前,所有问题点位已全部整改完毕。
“小区附近背街小巷的杂物堆不见了,走在路上心里都亮堂。”家住沥海街道的居民王阿姨细数着身边的变化。今年3月以来,产业保障局建立路面环境常态化巡查机制,组建第三方专人巡查队伍,对4个街道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开展“拉网式”排查。
巡查人员随身携带的“问题清单”上,详细记录着乱堆乱放等各类问题。“发现一处,交办一处,整改一处。”产业保障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每周形成工作提示函,督促属地街道落实整改,确保问题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发现的148处问题已全部整改。
傍晚的洋泾湖公园,晚风拂过湖面,游步道上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作为市民休闲的“后花园”,洋泾湖公园与曹娥江大闸水利风景区的环境卫生,成为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重点关注的“细节”。为此,该局注重加强日常巡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公园物业管理公司,督促其提升保洁质量。此外,合理更换、增设果壳箱等环卫设施,方便市民、游客投放垃圾,从源头减少乱扔现象。
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推动“路净、水清、景美”的宜居画卷从“一时美”向“持久美”升级,让市民群众共享更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朱灵斐 通讯员 王 芳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