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媒体从多个渠道获悉,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新中国新闻事业开拓者范长江长子范苏苏,于2025年7月7日早晨,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9岁。
范苏苏一生致力于其父范长江新闻思想与精神的研究与传承,推动新闻精神的传承,在新闻文化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其父范长江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熠熠生辉的传奇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位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也是第一位进入延安采访的记者,更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
他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担任过新华社总编辑、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务,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同时,范长江也是知名的新闻学者,他提出了“新闻”的定义,并出版了《通讯与论文》等新闻学著作。
01一生致力于传承新闻精神
范苏苏出生于1946年,是中国新闻界泰斗范长江先生的长子。
范长江夫人沈谱,是著名的爱国人士沈钧儒的爱女。两人由邓颖超介绍相识,并恋爱结婚。
▲沈谱年轻时的照片
两人的婚礼简朴而别开生面。结婚那天,李公朴、周恩来、冯玉祥等前来参加祝贺,邓颖超因病未出席,但送来了贺词。沈谱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周总理和邓大姐的题词和贺柬,是他们终生不渝的工作和生活的指导原则。”
两人婚后共育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范苏苏、次子范东升、三子范小军、四子范小建。正是在父亲严谨的家风家训影响下,四个儿子个个成才。
范苏苏读小学时期,范长江担心其染上不良习气,将其三换学校,在校学习期间,自己步行走读或住校,禁止公车接送孩子。读初中时,范长江将其安排到科协农场劳动锻炼,做了两年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后来成为中国文联工会干部。
▲范苏苏
范苏苏一生与父亲的新闻遗产紧密相连。退休后,范苏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其父亲范长江生平事迹、新闻实践和崇高精神的研究、整理和传播工作中。
多年来,他投身于对父亲遗物与文稿的整理工作,系统性地保存和梳理范长江的新闻作品。他整理出版了《范长江新闻文集》《西线风云》等著作,这些书籍完整收录了范长江的新闻佳作,让后人得以领略范长江新闻报道的风采。
同时,他还主编《长江自有后来人》《范长江与“青记”》,汇总了范长江新闻奖得主的职业心得,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范苏苏不仅在文字整理上贡献卓越,还积极参与到范长江相关纪念场馆的建设与发展中。2014年,他被内江师范学院聘为特聘教授,参与筹建范长江新闻学院和纪念馆。此后,他多次向范长江纪念馆捐赠珍贵文物,使更多人能够直观感受到范长江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他的新闻人生。
▲范苏苏
范苏苏的一生,虽未如父亲一般活跃在新闻报道的一线,但他通过对父亲新闻遗产的整理与传承,让范长江的新闻精神得以延续。
02范长江:新闻史上的不朽丰碑
▲范长江青年时期
1909年10月,范长江(原名范希天)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今内江市东兴区)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从祖父(清末秀才)读书习字,且攻诗文,时常背诵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心田播下爱国、为民的种子。
1927年,他进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这是吴玉章创办的一所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范长江在这里接受了反帝反封建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
在日本军国主义觊觎中国,全民族抗战难以避免的时刻,范长江以一个记者的敏锐意识到:中日一旦开战,沿海一带必不可久守,抗战的大后方肯定在西北、西南一带,因此,对这些地方进行考察和研究,很有必要。
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他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西上,在四川做短暂停留后,经四川江油、平武、松潘,甘肃西固、岷县等地,两个月后到达兰州。在兰州稍事休整后,他又向西深入到敦煌、玉门、西宁,向北到临河、五原、包头等地进行采访。
范长江的这次西北部之行,历时10个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沿途写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也作了深刻的表述。
他的旅行通讯中还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并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足迹,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他对红军的敬意。后来,范长江的这些通讯陆续发表于《大公报》,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通讯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后,一经问世便轰动全国,出现抢购热潮。
抗战期间,范长江投身战地采访,《卢沟桥畔》《血泊平津》《西线风云》等大量战地通讯从他笔下流出,及时向全国人民传递前线实况。1939年,在周恩来介绍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范长江迎来了新的使命和挑战。他先后担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重要职务。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范长江
03“范长江精神”激励着后人
为表彰范长江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最高奖。
最初每三年评选一次,从1998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2005年共评选了六届。在历届获奖者中,先后有十多位摄影记者榜上有名。
这个奖项的设立,不仅是对范长江个人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他的新闻精神。众多优秀的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以获得该奖项为荣誉,在新闻工作中努力践行范长江所倡导的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2005年,“范长江新闻奖”与“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这一合并进一步整合了新闻领域的奖项资源,扩大了奖项的影响力,激励着更多的新闻工作者以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人为榜样,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范长江
此外,2000年,国务院将每年的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
之所以把11月8日定为记者节,是因为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的日子。1937年11月8日,为更好地团结各方力量抗日救亡,在周恩来的倡导和支持下,范长江等15名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
在范长江的新闻生涯中,凭借着“铁肩担道义”的侠肠和“妙手著文章”的才华,他写出了大量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新闻报道,不愧是一名优秀记者。
(越牛新闻综合自中国日报、学习时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内江市纪委监委、范长江新闻学院等)
作者: 编辑:王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