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52岁“小华”和92岁老杨的廿年情

2025-07-10 15:22

来源:

近日,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申花院区门诊试运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专家华军益一开诊,就有多位患者等候,其中就有他治疗了20年的老患者老杨。

老杨的病历本是一部超高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指南”。2005年,72岁的他因严重高血压找到华军益时,全身动脉硬化已如老树根般盘根错节,一次服用多达10片降压药才能勉强控制血压。“这样的患者,每一步治疗都是走钢丝。”华军益回忆道。面对复杂病情,他没有选择一刀切的降压方案,而是为老杨量身定制了管理策略。

给老杨制定用药方案尤为棘手:基础疾病多,药物相互作用复杂。比如保钾利尿剂螺内酯,能帮助控压,也可能导致肌酐升高,损伤肾功能。“所以老杨需要‘双轨管理’——既要盯血压,也要每月查肾功能和血钾;后来他男性乳腺发育,又要动态调整剂量。”翻开老杨的病案,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用药后的肌酐值变化,“就像走平衡木,既要压住血压,又不能踩到‘肾损伤’这条线。”

老杨的收缩压冬天常飙升至200毫米汞柱;夏天却能稳定在150毫米汞柱左右。“很多患者习惯‘冬天多吃药、夏天少吃药’,但对老杨而言,‘该多吃却少吃’可能引发低血压晕厥,‘该少吃却多吃’又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华军益团队便为他设计“季节性监测表”,“就像开车一样,油门和刹车的力度要随时动态调整”。如今,老杨血压稳定在130/50毫米汞柱。

2018年,老杨的基础心跳进一步减慢了,平时吃的中枢性降压药还会减慢心率,权衡之下,华军益给老杨装上心脏起搏器,“药不能不吃,既然心跳慢了,那就想办法让它快起来。”2022年,89岁的老杨查出肺癌伴随气道转移,华军益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手术方案,最终成功切除了肿瘤。

二十年来,“小华”和老杨一起经历了十余次正确的风险决策,一路披荆斩棘。如今,92岁的老杨精神矍铄,血压也越来越稳定,让“小华”都惊呼“神奇”。

(内容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