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临近终点,你希望由自己决定治疗方案,还是交给他人做主?近日,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跃华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实证研究,成果在《BMC Nursing》(BMC 护理)正式发表。
该研究通过对杭州市某公立养老院571名高龄老人的调查,揭示了维持生命治疗(LST)见证经历与临终医疗决策自主性之间的显著关联。研究显示,亲眼目睹过心肺复苏、插管等维持生命治疗的老人,更倾向于主动参与临终治疗决策,他们选择临终知情关怀的比值是没有此经历者的1.551倍。
为何“亲眼所见”会显著影响老人的决策倾向?张跃华解释,老人目睹亲友经历胸外按压的痛苦、插管的不适后,这些场景成为对未来自身治疗的重要参照,使其更清晰地认识到临终治疗的客观情况,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掌握选择权的重要性。尤其是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的老年群体,这种直观的体验有效填补了其医疗认知缺口。研究显示,LST见证经历对教育水平较低、月度养老金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影响更大。
张跃华表示,研究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老年人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现实中,不少老人临终时无法自主决策,子女出于孝心往往选择维持生命治疗,却忽视了老人意愿。
对此,研究也给出相应策略建议。如适度放宽 ICU 探视,采取更为灵活、透明和开放的探视政策,延长家属探视时间限度有助增进其对LST负担和益处的理解;加强临床医生沟通培训,有效传达医疗信息对于将LST体验转化为临终知情决策至关重要。
(内容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