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古城纳凉点的变与不变

2025-07-10 14:07

来源:

编者按:今天起,晚报“大家谈”版面改名为“兴闻桥”。“兴闻桥”寓“绍兴新闻”之意,旨在聚焦热点新闻事件,以新闻评论架起与读者深度交流沟通的桥梁。改版后,我们将通过“评论+漫画”“评论+视频”等多种方式,亮主流观点、汇民生态度、听群众声音。希望广大读者继续关注,也欢迎大家继续畅谈大家想谈的话题。

在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在现代化的地铁站点,一本手写留言本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前阵子,晚报记者在绍兴地铁1号线凤凰山地铁站纳凉点发现了一本“纳凉点留言本”,上面写了不少市民的需求:“在热水旁放几个纸杯可以吗?”“蚊子有点多,可以喷点灭虫的药物吗?”……每一条留言下方,工作人员都认真给出了回复。

绍兴进入地铁时代,改变的不仅是交通的格局,还有民生布局。比如,老绍兴夏季免费纳凉点的重要阵地,不知不觉从防空洞扩展到设施更齐全、分布也更广的地铁站了。

这波高温天之前,绍兴地铁1号线纳凉点已经开启了,今年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杨汛桥站、大庆寺站、南池站3处纳凉点,目前已经有14个。尽管地铁站在夏季天然带纳凉功能,辟出一块纳凉区域似乎只是简单的顺势而为,可是绍兴地铁纳凉点的设施却是毫不怠慢。比如每个纳凉点都精心配置了舒适座椅、免费饮用水、杂志书刊,还贴心准备了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而除了这些硬件配置,“纳凉点留言本”也很值得一说。既然地铁纳凉点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如何让这些纳凉点越来越符合市民需要自然也不再是小事情。“纳凉点留言本”里的互动,本身也是绍兴地铁积极听民意的一种态度,毕竟,多吸纳各方意见,地铁纳凉点才能更完善。

比起如今新媒体上的网络留言互动,留言本互动的形式稍显传统,但考虑到老年人是纳凉点的主要人群,这样的方式反而是“对胃口”的,进而也说明地铁相关工作人员是用心的。从留言的实际情况看,市民的互动也是积极的。

其实,绍兴对公益纳凉点的重视,可是出了名的。2013年极端高温天来袭,绍兴市政府的会议室都为外来务工者开放了,当时这事很快上了央视等主流媒体,以至于此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除了地铁站纳凉点,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也被开辟为纳凉点。可以说,如今的纳凉点不仅仅是避暑消夏的一个老概念,更是市民群众文化休闲、社群交流、公共服务的一方新天地。古城纳凉点的数量在增多、设施在提升、内容在拓展,但留言本这种形式依然保留了下来。“纳凉点留言本”里的互动,本身也是绍兴问计问需的一种生动实践,更是城市管理者对民生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回应。可以说,变的是场所,不变的是初心;变的是与时俱进的设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态度。‌

接下来,天气会越来越热,相信我们的纳凉点也会越来越热闹,留言本的互动也会越来越热情。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佳铭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