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藏在绍兴的 “浙学书院”

2025-07-05 15:17

来源:

2024年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先后立项众多传统书院和藏书楼的展陈提升与运营活化项目,并逐步在各地开展传统书院基础情况摸底。近期,根据文保单位数据与此前文旅资源普查数据,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梳理全省130余家保留至今或原址修复重建的传统书院,以此为基础,绘制了《浙学书院地图》(征求意见稿)。位于绍兴的“浙学书院”在《浙学书院地图》上一目了然。

崇文尚教

900年前宋室定都杭州,孔子后人扈跸南渡,士子学人纷纷过江,儒学正宗也随之南移,从“庆历五先生”到“北山四先生”,从吕祖谦、陈亮、叶适到王阳明、黄宗羲,一批批大儒在浙江先后开设了稽山书院、五峰书院、丽泽书院、姚江书院、甬上证人书院、蕺山书院等各类书院600余所。一座座书院,承载着诗画江南博雅精深的历史底蕴,流淌着书香浙江自古以来崇文尚教的文化基因。

绍兴的书院文化源远流长,范仲淹创稽山书院,朱熹讲学、王阳明传道,三万学子云集;刘宗周立蕺山学派,倡“慎独诚意”,以“无欲常教心似水”为格言,千年府学宫与大通学堂沉淀儒风,其“自修—躬行”的教育路径至今启迪深远。

从《浙学书院地图》上可以看到绍兴的众多传统书院。比如,蕺山书院,位于蕺山南麓,因明代理学家刘宗周在此讲学而得名。刘宗周讲学期间,先后从学者200余人。蕺山书院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建,其中蒋士铨、全祖望、李慈铭等人在此或当山长、或著书讲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蕺山书院改为山阴县学堂。其间,徐锡麟在此任教,范文澜、陈建功、许钦文等先后在此就读。

鼓山书院,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鼓山东南坡,前身为宋嘉佑初年(1056)的石鼓书堂,为稽山书院山长石待旦、石亚子的读书之处,是新昌乃至绍兴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书院建筑,是江南地区形制布局较为规整的书院。

仙岩禅寺原为北宋名臣陆轸所建书院旧址。陆轸晚年在此讲学著书。南宋时改建为禅寺,融合了书院文化与佛教精神。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寺内保留“陆公泉”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宋明理学在浙东的传播。禅寺依山而建,环境清幽,兼具人文底蕴与自然景观,是研究浙东学术史与佛教建筑的重要场所。

月林书院是上虞历史上第一家书院,由崧厦街道潘韩村潘氏始祖潘畤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创建于五夫清风峡。书院曾邀请宋代理学大儒朱熹在此讲学,成为当时的重要学术中心。1196年,潘氏举家迁至崧厦石鼓里,并于1214年重建月林书院。由于历史原因,原石鼓里月林书院已不复存在,2020年重建,现成为宣扬国学经典和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

上虞孔庙为上虞学宫旧址,位于上虞区丰惠镇,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历经多次迁建和扩建,现存建筑包括仪门、泮池、大成门等。上虞孔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研究儒家文化和绍兴历史的重要遗址。

鹿门书院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嵊州芦峰山,此地因古木参天,时时得闻鹿鸣之声,故称“鹿门”。鹿门书院创始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

此外,还有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代书院,如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的立德书院、柯桥区杨汛桥街道的梦想书院等。

复兴书院

在古代,书院是发表学术见解、传播思想成果的一方圣坛,教人“为人之道、为学之方”。

今天,当人们用探索的眼光审视先贤们留下的种种文化印记时,那隐藏于深山乡野的一座座书院,虽几经兴废,却依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年)》于2024年3月6日印发。其中一项主要任务为浙学书院·传统书院复兴活化行动:深入研究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梳理其发展脉络、关键人物、思想谱系、核心要义与社会价值,形成浙东学派发展谱系。提升稽山书院、五峰书院、桐江书院、永嘉书院等浙学之源的展陈与讲解,以文化雅集复刻书院思想精髓。推动姚江书院、会文书院、独峰书院、崇文书院、万松书院等项目的复建修缮、活态展示和实景演出。推动传统书院的优秀思想精髓与中小学教育有机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一批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代书院。指导创成书院类4A级旅游景区3个以上,修缮复建传统书院10个以上,实施展陈与讲解提升项目20个以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绍兴在复兴活化传统书院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比如,越城区正致力于围绕“蕺山学派”与“蕺山书院”两大主题,对书院进行布展提升与整体建设。通过整合刘宗周、黄宗羲等与蕺山书院紧密相关的文化名人资源,开发具有独特魅力的蕺山书院主题IP,并精心打造“蕺山讲学”研学游课程及一系列特色文创产品。此外,举办“蕺山书院”活化传承座谈会暨刘宗周《人谱》新书发布会,持续开展“蕺山讲堂”等文化活动,旨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蕺山书院的新时代文化内涵,使其在当代焕发出勃勃生机。2018年6月,嵊州市贵门乡重开鹿门书院。重开的鹿门书院努力遵循古训,把书院办成讲习国学的课堂、雅聚交流的场所。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