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木雕文化交流活动现场,“弥勒”很受欢迎。
本报讯 7月7日,记者在位于嵊州市鹿山街道东南路上的工作室见到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嵊州根雕”代表性传承人周扬,对于刚刚结束的伊朗文化交流之行,他用一句话概括此次行程:“在伊朗,我用了一段木头,讲好了一个中国微笑的故事。”
今年6月,周扬和7位来自中国各地的木雕大师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受邀前往伊朗克尔曼沙赫参加中伊木雕文化交流活动,把中国传统根雕技艺带到中东大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根雕艺术的新故事。其间,周扬遵循“随形雕”原则,利用伊朗当地的胡桃木,在现场雕刻创作一尊经典的布袋弥勒像木雕作品,取名为《皆大欢喜》。
当地的艺术家和民众对弥勒木雕表现出浓厚兴趣。周扬回忆,现场雕刻时,当地的民众和孩子好奇地不断追问他,“这是用什么木头雕刻出来的”“它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这是中国特别的文化符号吗”……
一位当地的女艺术家拿着周扬从国内带去的3件木雕摆件爱不释手,希望周扬把摆件留在伊朗,这样每天都能看到。
周扬回国后,这款木雕作品被收藏陈列在克尔曼沙赫木雕艺术馆。“取名《皆大欢喜》,主要是弥勒坦腹笑颜、大耳垂肩的经典形象本身就是‘欢喜’的具象化,同时更是对和谐世界的寄寓。”他说。
这并不是周扬第一次让弥勒“走世界”,从2015年开始,他带着布袋弥勒作品去了埃及、法国、土耳其、尼泊尔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以布袋弥勒为主题的“东方微笑”都在当地引发共鸣。
“弥勒的笑就像是一种新的‘世界语言’,‘东方微笑’是包容的,是不需要翻译的。笑容传递了含普世价值的生活哲学,能在纷扰世界中保持豁达态度。”周扬感慨道,文化是桥梁,这次交流让他看到艺术精神的全球共通性,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周扬走世界,不是为了“卖作品”,而是为了“讲中国故事”。2018年,他撰写的《笑弥勒走世界》被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收录,作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案例。
“目前我已走过十几个国家,我的愿望是去100个国家,留下100尊弥勒根(木)雕,让世界看到‘东方微笑’。”周扬说,目前,他已创作超600件布袋弥勒的相关作品。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