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浙江有礼·德润越地”市域文明新实践,推动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加快走出一条具有绍兴辨识度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路径,7月2日,由绍兴市文明办、绍兴市文明指导中心主办的2025年绍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市的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通过路演的形式,集中展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助力打响“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品牌。
五大类别 全景呈现
参加此次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的35个项目,分为理论宣讲、助力共富、移风易俗、暖心服务、文化惠民五大类别进行路演。
现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代表依次上台,展示项目背景、实施方案、规模成效和社会意义,生动呈现文明实践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助力共同富裕、融入社会治理、办好民生实事、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35个鲜活项目不仅将“文明实践”转化为“群众实惠”,还具有极强的“在地性”。比如,越城区的“古运河‘新生力’浙东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文明实践项目”、柯桥区的“羊山书场项目”、上虞区的“‘好人扩音器’——张杰精神宣讲志愿项目”、滨海新区的“马海工业社区‘小候鸟’公益暑托班”、诸暨市的“‘庄园下乡’助力共富文明实践项目”、嵊州市的“村越——乡村越剧联赛文明实践项目”、新昌县的“万人进城看大戏”,等等。
在项目代表陈述完毕后,在座的评委们对其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并打分,最终评选出金银铜奖。
相关专家表示,这些项目以群众需求和社会关切为导向,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的过程中,突出文明元素,体现社会参与性,精彩展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区域文明意识的提升。
参会者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今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拓了思路,碰撞出了火花,更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绍兴市一直十分重视文明实践工作,去年以来,经广泛征集、专家评审,首批92个项目被纳入绍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库,对这批项目进行的重点培育辅导,有效地提升了项目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禀赋各异 亮点迭出
由诸暨市文明办推荐的助力共富类项目“庄园下乡”,以“庄园下乡”自媒体平台(粉丝超12万)为枢纽,吸引8000余名青年志愿者返乡参与。项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吾欣公益等平台,通过专业化、常态化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高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城乡互动模式,实施“青春筑梦·扶智兴农”等项目52个,培育“乡村CEO”、专业社工、公益主播等复合型人才30名,推动青年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参与基层治理实践。项目获央视新闻、“学习强国”、浙江卫视等主流媒体(平台)报道。
由中国好人商朝阳带领的和合寻亲工作室选送的暖心服务类项目“和合寻亲——浙里回家公益寻亲”,成立3年来,创立的“和合寻亲”抖音账号粉丝已突破250万人,话题浏览量突破80亿次,寻亲覆盖面从嵊州扩展到全国并延伸到海外。该项目与国际儿童搜寻联盟的海外寻亲志愿者开展跨国寻亲合作,2023年8月帮助加拿大华侨张女士找到嵊州崇仁家人,2024年6月帮助美国双胞胎姐妹找到广西南宁家人,今年5月帮助比利时华人找到贵州亲人。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705个家庭重获团圆,其中有8位海外人士。
由柯桥区文明办推荐的移风易俗类项目“‘越风有喜,醉爱柯桥’文明婚礼”,旨在聚焦婚俗改革痛点,借助文化赋能、资源整合、公益反哺三大路径,推动文明婚礼实践落地见效。该项目依托柯岩街道叶家堰居文旅资源,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核心场地,于今年3月15日、5月24日举办两场文明婚礼,以运河风光为背景,取消奢华布置,通过“简约仪式+文明礼包”“乡厨特色菜+余餐公益捐赠”等设计,开创绍兴文明实践中心办婚礼先例。
由新昌县文明办推荐的文化惠民类项目“万人进城看大戏”,项目通过让偏远山区百姓“坐文化大巴、赏文化大戏、品文化大餐、逛文化地标”,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目前已开展活动18场,惠及群众超2.8万人次。由越城区文明办推荐的理论宣讲类项目“开放麦”,深入打造“80后”“90后”年轻人和“00后”新生代主打的“古越新声”青年理论宣讲品牌,将开放麦、莲花落、相声等形式融入基层宣讲工作。累计创作原创脚本200余个,开展宣讲1500余场,听众超5万人,制作宣讲短视频200余条,点击量突破10万次。
“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以路演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旨在展现绍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推动工作走深走实,全力打造具有绍兴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绍兴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