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晓宏 吴可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绍兴朗和(银润)国际医养中心试营业、美好之城·大爱天下绍兴颐园国际颐养社区开园……盛夏的古城,两大高端养老机构相继亮相,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还搅动“一池春水”。毋庸置疑,高端养老的发展对“银发族”来说是福祉,那么,该如何吸引“银发族”住下来?近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高端项目争相落地
“每天都有老年人来参观,但入住还不是很多。”绍兴朗和(银润)国际医养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医养中心由原西城广场项目改造而成,共20层。
该医养中心是越城首个“国企主导+专业运营”的康养项目,设置了400张床位,从适老化装修的康养公寓到配备医疗级设备的护理单元,实现对自理、半失能、失能者的全周期照护覆盖。在客房内配有防夹手抽屉、无障碍卫浴、高度适配的电源插座以及智能系统应用等,处处体现适老化细节。
作为绍兴市首个大规模高端康养项目,该医养中心于今年5月试运营后,已吸引国内外50位以上老年人预订入住。这座定位“越幸福”的高端医养综合体开业,正是绍兴市高质量实施“越享老”行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6月初,位于镜湖新区的元垄美好之城·大爱天下颐园国际颐养社区开园,它集活力颐养公寓、护理公寓、颐乐学院等多功能于一体,以“混龄颐养”为特色,引起社会关注。“一期开放活力颐养公寓86套、护理公寓203床。最近来参观咨询的团队特别多,有些还是从上海、杭州等地前来越城的旅居者。”该颐养社区负责人王女士说。
据介绍,这座高端颐养社区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共有5栋楼,400套房间,2000张床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约3000平方米的颐乐学院,设有书画室、小剧场、手工教室等十余个功能空间,每周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和社团活动,入住的长者免费体验。“我们定位高端养老,每间房每月价格从5000元到上万元不等,开园有折扣,让更多老年人享受优质养老服务。”王女士说。
越城区还有多个高端康养项目争相落地。位于城南地块的凤凰山高品质养老院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该项目建设投资9亿元,建成后将拥有自理/护理型养老公寓、康复护理中心、养老公寓及相关配套服务用房等功能模块。同时由原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东街院区打造的集医疗、养老和医养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医养综合体,建设如火如荼。
“从之前的市场短板,转眼迈入‘战国时代’,越城高端养老项目的纷纷落地与开张,让‘银发族’有了更多选择,但未来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多家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
入住情况冷热不均
据了解,目前越城区民营养老机构有9家,养老床位1143张,以普惠性养老机构为主。也有一些特色鲜明的中高端养老项目,但经营状况冷热不均。2020年6月,位于解放路上、由原润和购物中心改造的绍兴依家颐养院开门迎客。按照运营方的说法,这是省内首家由大型商业综合体改造而成的中高端养老院。
地处黄金地段,又主打中高端养老,该颐养院开业时被市场看好。然而,记者实地走访时发现,该养老院有点冷清,近400张床位,实际入住的老人约70人,入住率较低。该养老院的收费并不算高,每人每月3000~7000元不等。
位于稽山街道的越城区太和晨颐养中心,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床位228张,定位为绍兴首个星级生态颐养中心。自2021年4月开业以来,入住率不断提升,现在基本饱和,已略有盈利。
“能得到老年人认可,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生态环境好,我们养老院挨着城东生态公园,方便老年人散步;其次是以中高端型为主、普惠型为辅,满足不同人群养老需求。以高端服务为例,我们推出的小套房,面积30多平方米,床位费、服务费和餐费加起来,老两口每个月约1.2万元。而且老人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得到保障。”太和晨颐养中心负责人张春清说。
那么,高端养老高在哪里?业内人士说,首先是硬件上,建筑体量大,基础设施完善,适老化设施齐全,文化娱乐等服务丰富,即注重康养。其次是医疗服务上,满足老年人日常身体监测、常规治疗等,即注重医养。再次就是价格,大致费用每人每月6000元以上。
说起高端养老,不得不提新昌阳光福利中心和嵊州红日银益养老公寓,他们是被省民政厅评定为五星级的两家养老机构,是高端养老项目的代表。
“我们收费比较亲民,每人每月收费2000~5000元不等,但入住的老年人能享受到高端服务,如舒适的环境、丰富的活动以及智慧生活等。”新昌阳光福利中心负责人徐海瑛说。正因为收费亲民、服务完善,该福利中心入住率能保持在75%左右。
不过,徐海瑛也透露,随着高端养老项目不断涌现,他们感觉到了市场压力,现在已开辟新赛道,依托天姥山等优美的自然环境,启动康养旅居项目,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品质。预计8月份可投入使用,连同之前的床位达1500张。
嵊州红日银益养老公寓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开设床位近500张,内设单人房、双人房、三人房、四人房和专护房,集生活照料、康复养生等功能于一体。该养老公寓以“家文化”为理念,每个楼层都为老人设立活动区域,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丰富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采取差异化收费,每月费用3000元至1万元不等,满足不同群体。目前入住老人近300人,最远的来自北京等地,其中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占比较高。”该养老公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多元路线扩展市场
高端养老机构如何吸引、留住“银发族”?这是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首席专家俞建洪说,受传统观念影响,绝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目前国内老年人到机构养老的平均率约为3%,越城区甚至更低,约为1%。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实力等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到机构养老的占比会逐步提升。越城区老年人有20多万人,无论是普惠型养老还是高端型养老,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相比满足刚需的普惠型养老,高端养老生存压力更大,其要赢得老年人的‘芳心’,一定要‘康养和医养’结合,康养以硬件和服务为主,医养则突出医疗护理服务,把技术精湛、服务水平好的医护人员引入养老机构,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医养服务,高端养老机构才能获得市场认可。”俞建洪说。
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马先生说,从年龄层次看,老年人可以分成多个档次,刚退休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可能选择旅居式养老,他们对硬件好、环境优的养老机构更感兴趣;高龄老年人,因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他们更在乎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从经济角度看,老年人的退休待遇以及家庭状况不同,对养老费用的承受度也不一样。对于高端养老机构而言,要细分老年群体,找准自身定位,以个性化、精准化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如果单一走高端养老路线,可能会曲高和寡,高端养老和普惠养老可以融合在一起开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而且,养老机构要紧贴社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像我们养老中心,森海豪庭小区的老年人就有68位。”张春清说。在她看来,高端养老机构要走多元化经营路线,有条件的机构可以提供旅居养老服务,这跟当前越城发展文商旅产业高度匹配。
“高端养老项目相继涌现,进一步丰富了越城的养老市场,绍兴人传统居家养老观念较深,一味追求高大上,可能会水土不服,要坚持多条腿走路。”民政部门有关人士表示。
许多从业者认为,越城区高端养老刚刚起步,越城在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应该积极打造旅居式养老城市,引入高端养老品牌机构,导入更多养老资源。
短评
王晓宏 吴可蒙
当前越城高端养老市场呈现出冷热不均的发展态势。分化现象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硬件设施日趋同质化,单纯比拼装修档次已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越城需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构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医养+康养+文养”旅居型养老品牌,不失为越城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旅居养老作为养老产业的新兴业态,打破了传统养老的地域限制,它通过“候鸟式”的生活方式满足老年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越城发展旅居型养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以及较为完善的医疗配套。将居住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需要系统性规划和创新性实践。
打造具有越城特色的旅居养老品牌,首先要做好资源整合这篇大文章。可以借鉴新昌阳光福利中心的成功经验,将会稽山、古运河等生态资源与养老设施有机结合,开发季节性康养产品。同时,要深入挖掘书法、越剧、黄酒等文化IP的价值,设计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让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感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资源整合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要形成系统化的旅居养老产品体系。
构建医疗、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是核心竞争力。医疗健康服务是基础保障,养老机构可以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医疗站点,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直通车”。生态资源是重要补充,可设计“镜湖泛舟”“会稽山健行”等适老化户外活动,开发适合不同季节的康养线路。文化娱乐服务是特色亮点,可开设“银龄学堂”,组织书法研习、越剧欣赏、黄酒品鉴等活动。
在产业发展层面,需要构建多元协同的推进机制。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旅居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土地、税收等配套政策;市场主体要提升专业运营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养老品牌;社区组织可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养老服务的精准匹配。特别要注重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建设智慧养老平台,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细分和精准定位同样重要。要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老年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产品。对高端客群,可提供定制化的医养结合服务;对中等收入群体,可开发性价比高的普惠型产品;对活力老人,可设计文化体验类的短期旅居项目。这种多层次供给体系既能扩大市场覆盖面,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更不容忽视。建议参照省级五星级养老机构评定标准,建立越城旅居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统一的服务标准、视觉标识,塑造区域品牌形象。同时,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城市养老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跨区域的旅居养老线路,扩大品牌影响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王晓宏 吴可蒙 编辑:方嘉华